原标题:如何让孩子养成节约粮食好习惯?
导读: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不知不觉中很多人却忽视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浪费粮食的情景随处可见。特别是很多孩子缺乏珍惜粮食的意识,导致糟蹋粮食的现象时有发...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不知不觉中很多人却忽视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浪费粮食的情景随处可见。特别是很多孩子缺乏珍惜粮食的意识,导致糟蹋粮食的现象时有发生。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怎样引导孩子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呢?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黄先生说,孩子在上小学,由于年龄小,只要有钱就买零食吃,到饭点却没有了胃口吃不下饭,导致浪费现象的发生。他经常给孩子说长期吃这些“垃圾食品”不吃饭的危害性,并尽量少给孩子零花钱或者不给零花钱,不让孩子有机会买零食吃。
在银行工作的李先生说,他5岁多的孩子早上喝粥时常常只吃碗里的肉或鸡蛋,粥胡乱吃几口就不吃了,有时为了“完成”任务竟偷偷地把粥倒到垃圾桶里。这让他感到很无奈,平时为了减少浪费和孩子能吃得饱,不得不少盛一些让孩子能吃完或做一些合口味的东西。
面对孩子浪费食物的这种行为和习惯,家长通常都会教育孩子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李先生说,幼儿园老师会要求小朋友吃光碗里的饭。在家他们也会教育孩子,让孩子了解粮食是怎么来的,这个过程要付出很多劳动。等孩子大一些就让他自己盛饭,“吃多少盛多少”。黄先生则认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应该人人都会背,但是真正领会它的含义,则需要家长日常引导。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就珍惜粮食,把节约粮食的教育融入到孩子日常生活中,这不仅能培养他们节约粮食的意识,还能让孩子更加懂得感恩。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开展“光盘行动”,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的事,也是最基本的家庭教育,节约粮食应当成为孩子成长中重要的品质。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更是育人的场所。学校对学生“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节约粮食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学校教育。
随着2020年秋季学期开启,“节约风”吹进学校,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师生们的开学第一课,推动“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成为社会新风尚。
“小小勺儿手中拿,一口饭来一口菜。安静吃饭不说话,残渣清清盘中饭。营养饭菜吃光光,桌面地面都干净。”新学期伊始,在市区一家幼儿园的餐厅,传来了稚嫩的朗诵声,原来是小朋友正在吃早点。该园园长介绍说,小朋友在用餐前都要朗诵《进餐歌》《进餐礼仪》,这样可加强记忆,加深对节约粮食的印象,将节约粮食的理念融入到幼儿的教育生活之中,让爱惜粮食的种子在小朋友们幼小心田里发芽、开花、结果,让小朋友们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好习惯。
市实验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为学生们带来主题为“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国旗下讲话,引导莘莘学子弘扬热爱劳动、节约粮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求学生们培养正确的消费观、饮食观、价值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该校学生代表发出倡议,表示将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节约粮食,文明就餐,让节约粮食成为校园新风尚。
揭阳第二中学积极引导学生厉行勤俭节约,用实际行动践行“光盘行动”。在该校食堂大厅墙面的醒目处张贴着“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光盘始你我,行动见节约”等标语,每张餐桌上都摆放着“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标识牌。该校学生说:“我认为节约粮食在疫情之下显得更加重要,光盘行动应该从自身做起。平时无论是在食堂还是在家就餐我都尽量避免浪费。在学校食堂会按需点餐,点多少吃多少……”该校还经常通过校园广播、各班班会等形式宣传“光盘行动”,培养学生节俭文明的用餐理念,引导师生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现在适量点餐、不剩菜、不剩饭已成为该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在食堂用餐都能做到“吃光盘中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性格、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养任何好习惯,都要从娃娃抓起、从小事抓起,节约粮食也不例外。家庭对孩子进行节约粮食的教育,非常重要且必要。”对此,揭阳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市实验小学政教处副主任陈楚琴支招家长朋友: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对于家长而言,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带孩子外出就餐,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地践行节约,适量定餐、不剩餐,不挑食不偏食,少点餐,吃剩饭菜要打包,家长的勤俭节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带孩子去吃自助餐的时候,要给孩子讲明就餐礼仪,要求孩子吃多少取多少,或者每次少取,不够再去取,而不要让孩子养成不是自己的东西就可以随便浪费的习惯。除了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还需在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中,从小给孩子灌输“不浪费粮食”的观念,在孩子出现浪费的时候,要及时阻止。这样,孩子渐渐就会形成勤俭节约不浪费的习惯。
二、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浪费粮食的孩子,往往不知道食物是怎样产生出来的,他们只知道有钱就可以买到很多食物。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从观念上让孩子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从而学会珍惜。建议父母有机会带孩子去农村看一看农民是怎样播种、锄草、施肥、浇水的,让孩子体验“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并学会尊重他人的辛勤付出。
三、订立原则,细节培养。在生活细节中不给孩子浪费粮食的机会。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一般情况下不许倒掉剩饭,并且自己的剩饭自己吃,父母不要吃孩子剩下的饭菜。如果孩子剩了饭菜,父母可视情况或督促他们尽量吃掉,或让他们把剩饭留下来下顿再吃。这样,孩子慢慢就会养成吃多少盛多少的好习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