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机构写好痛点文案可以试试这三步
导读:
培训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招生宣传和招生推广的门槛越来越高,但在广告业如此发达的今天,写好一篇教育机构的文案却并不容易。 为什么你的招生文案没人看?原因很简单,就是看文案有没...
培训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招生宣传和招生推广的门槛越来越高,但在广告业如此发达的今天,写好一篇教育机构的文案却并不容易。
为什么你的招生文案没人看?原因很简单,就是看文案有没有真正戳到我们的“痛点”,说到我们心里。
什么是痛点?痛点是来自欲望和现状的冲突,比如你的口语课程很好,我挺想要,但是我想不到需要购买的理由。
需要和想要产生冲突,所以有痛点。这时候就要寻找他们的“痛点”了,要跟他们说些什么才能改变他们的行动,选择去购买你的产品。
痛点文案最大的作用是替用户说出他们的痛点,明确用户会信任的解决方案,为他们设计出最简单的行动路径。
我们可以围绕“用户的背景描述、有什么冲突、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怎样行动”框架写出痛点文案。
假如你现在是兴趣培训机构的运营,老板想让你推出暑期兴趣班,来写几个文案。这时候,你可以按照以下3个思路来写:
“补偿心理”背后的底层逻辑是: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童年因为经济条件原因,无法得到培训机会。为人父母后,这种“未完成情结”会推动他想通过孩子来补偿童年缺憾。加之工作忙,没时间跟孩子一起过暑假,所以就会想给孩子报个培训班。
比如,我们可以引入切入点:其实,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并不是想她出多少的成绩,而是想开拓孩子的眼界,接触到课堂外的东西,丰富经验和阅历,当她长大之后,发现自己的人生并不空白。
“优越心理”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同等条件下“人无我有”,让用户产生一种“原来我也可以有机会超越别人”的心理。
“两难心理”背后的底层逻辑是:“救老婆还是救老妈”是个永恒而棘手的话题,这就是一种两难。我们总是想要追求鱼和熊掌都兼得,所以这也可以运用在广告文案上。
比如,我们可以引入切入点:给孩子报兴趣班,她内心会不会很抵触,但是如果不报,万一埋没了她的天赋怎么办?
这里也要说明一下,我们给大家展示的是如何快速产出一个可以使用的文案,这里作为案例的文案未必准确,因为想要产出一篇好的文案,仅仅切中用户的痛点还不够,还需检验是否符合用户的真实需求,以及需要通过用户视角撰写文案和建立联系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