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一次妈妈们自己投票选出了2015年最好的原创童书
导读:
11月27日,一场名叫“魔法童书会·妈妈眼中的2015中国原创好童书”推荐活动拉开了序幕。这次活动收到了百余种原创童书推荐。组织方设立的妈妈评审团经过了认线本童书入围。现在...
11月27日,一场名叫“魔法童书会·妈妈眼中的2015中国原创好童书”推荐活动拉开了序幕。这次活动收到了百余种原创童书推荐。组织方设立的妈妈评审团经过了认线本童书入围。现在该活动已经进入到网友妈妈为TOP10投票环节。这是一场由民间妈妈们根据自己陪孩子阅读时获得的经验和感受进行推荐,独立于任何实体或线上的图书策划、出版或销售机构,不参考任何销量排名的榜单——如此接地气的图书榜单,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澎湃采访了此次活动组织者、魔法童书会创办人张弘。
澎湃:每到年底图书榜单就很多,为什么要发起这么一个推选?这张来自民间的童书榜,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张弘:我们从粉丝的反馈中了解到,一些名家推荐,家长孩子也相当喜欢的童书,在商业书榜上排名却靠后;而一些网店排名居前的童书,买到手一看,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不少“魔粉”建议,可不可以有我们民间自己的榜单?独立于任何实体或线上的图书策划、出版或销售机构;不参考任何销量排名或榜单;完全由爸爸、妈妈和孩子来推荐,推荐那些最接地气的好童书。
这次的推荐活动,是国内少见的,完全由民间投票产生。我们魔法童书会的粉丝首先提名,然后妈妈评审团评出入围书目24种,最后再由网友投票(占55%权重)和妈妈评审团终评(占45%权重),推选出“妈妈眼中的2015中国原创好童书”TOP10。
澎湃:为什么只评原创童书?貌似童书市场上是欧美、日本的绘本占了主流。这个“原创童书”是怎么界定的?
张弘: 的确,我们妈妈评审团里的罗小慈评委曾经跟我说,给孩子选童书,选来选去都是外国翻译的作品,很少能挑到合适的中国原创。
绘本(也称图画书)引入中国才12年,也就是说第一代读绘本的孩子,还在上小学。中国图画书与国外图画书的起点完全不一样。一些理念和做法也在受到时代的挑战。
但不能说,既然外国作品更成熟,我们就喂孩子洋故事好了。中国孩子需要从我们自己土地里长出来的好果实。什么样的中餐是最对孩子的胃与口的,相信我们的妈妈也最有发言权。
我们推出关注原创的榜单,另一个初衷是要鼓励国内的原创。原创图画书和原创文字书都需要鼓励。希望今后国内也能有成熟的原创童书榜单,其成熟度和公信力能媲美国际上的凯迪克、纽伯瑞、聪明豆等奖项,让中国家长不必在选童书这件事上无所适从。
我们对“原创童书”的定义之一是首版必须在大陆,这就意味着不包括引进的台湾版童书。对于一些国际合作,以海外团队为主创的童书,今年也暂未考虑。好在今年是首届,未来还有很多改进和完善的空间。
张弘:“妈妈评审团”共15位评委,其中2位是爸爸。首先要感谢这两位爸爸,对“妈妈评审团”这个名称的无比宽容和支持。确实,“妈妈”在此是一个身份,更是个“爱与责任”的符号,代表所有关心孩子阅读,给予其母亲般无私关怀的大人。
细读评审团名单,你会发现其中既有民间的普通爸爸妈妈,也有奥运冠军陶璐娜、音乐大家罗小慈、电视台著名主持小荷姐姐、IT风云人物钱倩等名人。不过我想说,这些在事业上正值盛年的成功人士,首先也是非常关注孩子阅读的好妈妈、好爸爸。他们是魔法童书会鼎力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建言献策者,这才是他们入选的理由。我清楚地记得,奥运冠军陶璐娜老师,来到魔法童书会的“异想天开节”故事会,给孩子们带来生动的朗读,赢得满堂掌声。相信他们的不同经历,不同视野,能带给我们一种不同的选择。
评审团中还有一位生活在美国的妈妈和一位生活在新加坡的爸爸。前者在华盛顿养育了三个混血宝宝,但她经常来信请魔法童书会推荐中文原创好童书,希望孩子能通过阅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后者是童书发烧友,钻研童书阅读还开了博客,对原创童书的了解,甚至比在国内的家长还多。
来自上海、江苏、山东和内蒙古的“草根妈妈评审”,其实个个也是对亲子共读颇有研究的牛人,是魔法童书会从数万名粉丝家长中选出的来自民间的专家。我们的童书,最终不就是要赢得这些民间家长的选票吗?
感谢每一位评委认真、投入地审读提名书目,感谢每一次线下线上热烈的讨论甚至是激烈的辩论。还感谢评审团郑重地签署了承诺书,承诺公正的立场、独立的精神和诚实的态度,让此次民间推选更规范更值得信赖。
澎湃:24本入围奖童书书目目前已经公布了,正在热烈票选TOP10。普通家长怎么用好这份书目呢?
张弘:24本获入围奖的童书,一般的家长未必每本都读过。但每一本,我们的妈妈评审团都替大家认真地读了,还写了介绍,建议了适读年龄。虽然孩子个体有差异,适读年龄只是个建议,但毕竟能为家长选书提供一个参考。
其实,我个人觉得,TOP24和TOP10的差别不是那么大。能得到民间提名,并获妈妈评审团的肯定而入围,这本童书就很值得找来一读了。票选TOP10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更广泛宣传这些好书,推动亲子共读的过程。
评选揭晓后,我们还会在线下的实体书店,比如在上海新天地、静安寺、浦东证大喜马拉雅的“申活馆”,设立专区或专架,展示这些原创好童书,让更多家长与原创好童书“偶遇”,让社会各界更多关心孩子阅读这件事。
系列的故事会、线上线下讲座也会随之展开。已经有多个儿童阅读新媒体平台在关注并转载我们的这份民间书单了。
真的很巧妙,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都被“手的语言”连缀起来了!打开这本书,左边交代场景、表达情感;右边则用手势来“说话”。一页页翻,看似是孩子从家内到家外的生活场景片段,实则潜藏着丰富的情感暗线:得到妈妈承诺的开心、与爸爸一起获得快乐的兴奋、帮助奶奶找到东西的成就感、挨批评后的惭愧、挑战成功的喜悦、和小伙伴的打闹又和好……末了,人与人的情感又扩展到与动物(奶奶送的小狗)的情感交流。
这本简单的书,孩子为什么喜欢反复读?或许正是因为里面具有广阔的情怀,孩子读了收获情感,成人则从共读中读出了哲理。
两个不相关的东西快跑、碰撞在一起后,竟会变成意想不到的“新”事物!这本书的创意就是这么碰撞出来的!
跑跑镇上的居民都喜欢快跑,快跑就免不了撞在一起:小猫和小鹰撞在一起变成了什么?苹果和红宝石撞在一起呢?全书充满生活中幽默诙谐的小情趣。这个故事构思巧妙,以出人意料的结果,让人忍俊不禁,同时想起了经典作品《小蓝和小黄》。“哒哒哒”“哒哒哒”,这本书的节奏也是明快、动感的,激发孩子启动联想,一起来玩猜猜猜的游戏吧。
第二辑里《火童》《猎人果列》《小狐狸》《十二王妃》分别取材于哈尼族、苗族、鄂温克族、傣族的民间故事,创作者以绘本语言再造中国传统故事,用放大了的连环画形式赋予其新的生命,也为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窗。
以《小狐狸》为例,善良纯真的小狐狸为了回报鄂温克族爷爷奶奶的爱,一心要变成一个人类小男孩,在去寻找伟大的萨满神途中,历经了艰险。在亲子共读中,小狐狸闪着泪光的眼神一下子就把大人孩子的心都给击中了。
另一本《猎人果列》中,无论是勇敢机智的果列、漂亮聪明的苗族姑娘、七七四十九座山上的苗寨,甚至是凶猛的老虎精,都散发着浓郁而特别的苗家风情。可以说每一本的画风都有亮点。
这是一本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描写细致入微的图画书,展现了孩子与父母之间那深厚却又微妙的情感联系。小男孩壳壳在自己心爱的跳棋被妈妈扔掉后,通过天马行空的幻想来舒缓自己愤怒的负面情绪,并在一个人的幻想游戏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再一次发现自己对妈妈的爱。
这本书引领我们探讨每个家庭最关心的问题——如何与孩子沟通。对成人来说,让我们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和我们孩子的内心世界,认识到学会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的重要性。而对于孩子而言,有时候,他们必须学会独自承受生活,就像每个离开妈妈的动物一样,在一个人的游戏中独自长大。当然,在这条独行的路上,可以带上这本游戏之书。别忘了,千万不要不和青蛙跳绳哦!
注意!这不是一本科普书,也不是一本故事书,它是游戏书。它讲恐龙迷咚咚收到一个神秘包裹后所接受的任务。咚咚会引导读者领略原始森林、山川的奇异风光,体验恐龙世界的惊险趣味。
为了完成这一创意,作者赋予其想象中的原始世界以逼真的视觉形象,设置出很多需要读者参与的游戏。游戏包括走迷宫、找不同,较为特殊的则有试图突破纸面与读者互动的“恐龙拼图”、“寻找蛋宝宝”,以及临近尾声的恐龙内脏胶片的设计。这些都在召唤朋友们开足马力与之互动,而每一次参与都会赋予《恐龙快递》新的生命。
这是经典民间故事的高水准再演绎。画面精美独特,国画工笔、水墨加皮影式的刀刻镂空元素相结合,呈现出的是耳目一新又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千年流传的凄美传说,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翻阅此书如同在欣赏一场中国民俗绘画展,传统的故事,却让孩子读出了不一样的美。而二维码扫描的音乐配合,使阅读变成真正的耳闻目染多方位体验。
陈培堃留给小读者最深的印象,就是在书中使用了第一手的资料。不去依赖他人,而是敢于探索,敢于追梦并且实现自己的梦想,是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
星星小王子是怎么样“追星”的?他都用非常清晰的语言告诉你最实用的方法。但他的语言又是最诗意的,最浪漫的,让你体会到科学的美。
我们看过太多科普书,但是很少有可以做到俯下身子来和孩子讲科学。相信读完这本书后,隐藏在星座深处美丽的星云和星团会点亮孩子的眼睛和心灵。
任溶溶老爷爷以童年为主题,写了50多篇散文,包括《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下棋父子》《吹牛的故事》《从小记到现在的几件事》等,都收录在这本集子里。记叙的跨度是任爷爷从最早有记忆开始到小学毕业的时光。看似细琐的生活小记,读着却觉充满童趣和温馨。
任爷爷的童年离现在的他很远了,离现在的我们更加遥远。但是读这本散文,丝毫没有违和感。质朴幽默的文字引领我们走入光阴的故事,走进大作家的童年,一个已经变为历史的童年。任溶溶用他穿越两个世纪的回忆,温暖每一个读者。或许因为书中插图是由任溶溶的小儿子任荣炼所画,图文非常默契,彼此关照,充满了趣味。
“友情、勇气、成长”是《妖怪山》的关键词,这本书带着幻想,更需要孩子有一点点勇气去挑战心中的妖怪山。那年夏天,四个9岁的孩子相约去爬“妖怪山”,大人们说那里有妖怪,可孩子们才不信呢。但其中的一个小女孩夏蝉真的消失在“妖怪山”中,目睹全过程的小伙伴吓得逃下山去……一年过去了,夏蝉来信了,小伙伴们会去救她吗?还会遇见妖怪吗?或许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座“妖怪山”,在心灵深处,是选择战胜它,还是将它悄悄隐藏不去触碰?
这本图画书不仅故事好看,图画也精彩。即便小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也会对隐藏在各页的有趣小细节津津乐道。这是一本可以陪伴孩子成长的图画书。
自从六年前读过《桃花源的故事》,就牢牢记住了绘者蔡皋这个名字,喜爱这位“长沙好外婆”,她的书几乎是看到一本就收一本。这不,今年盼来了《中国美丽故事》,由民间文学专家刘守华采集文字,蔡皋一贯的浓墨重彩、民风淳朴的水粉画,一贯的童心童趣,编织出了瑰丽奔放的想像,与中国民间故事完美契合。
《中国美丽故事》共有七个来自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间故事(可以和小朋友们边看边猜),既有耳熟能详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也有中国版的“小红帽”——《熊家婆》,当然还有你肯定没听过的新故事,个个都很精彩,拿起来就很难放得下,反正我是一口气读完的。郑重地向你们推荐来自中国民间的文化“母乳”。
一年级新生进校之前,一定会有很多的未知,未知会带来紧张和抵触,接下来就是没有自由的不愉快和得不到承认的沮丧。我们的主人公丁一一通过一个“扑通”,直接摔进了学校,小读者一乐,紧张感就消失得差不多了。但接下来的“扑通”则让他的小学生活变得不那么愉快了。
何况妈妈还让他穿他很不喜欢的“八个口袋的牛仔裤”。但是生活的喜忧祸福,就是这样迅速转化。当八个口袋里面装满“宝贝”的时候,丁一一成为了被需要和被肯定的人。
后来,善良的丁一一即使被同学撕坏了裤子的口袋,也没有生气,反而安慰对方,这个时候的孩子有了最可喜的成长,而这种成长又怎么会仅仅发生在书里呢,看这本书的孩子也一定会随着丁一一一起成长的。
一本严谨又温情的科普读物,透过故事带孩子走近南极宝贵的企鹅和各种海鸟,了解它们的特征与习性。作者有13次南极极地科考经历(华人生物学家之最),书中超过60张珍贵的第一手照片(以漫画形式加工、幽默风趣),文字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关爱与怜惜。真实的经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妙笔生花的解说,使小读者仿佛亲临南极,与这些鸟儿交朋友,感受着生命的活力和脉动。
推荐家有小学男生的家庭一起读读《小熊包子》,不仅因为这套书被称为一部男孩心灵指南,还有它诠释了爱和勇敢的真谛。
作品围绕“陪伴”和“成长”的主题,讲述了一个孤独怯懦的小男孩和一只神奇的名叫“包子”的小熊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冒险故事。我觉得,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等待爆发的小宇宙,他们都渴望遇到一个陪伴自己成长的伙伴,在平凡的生活中来一次大冒险。故事里原本性格内向身体柔弱的男孩熊豆豆,在会魔法的小熊包子的陪伴下,渐渐变得有勇气、有担当。读完这本书,孩子领悟了爱和勇敢的线. 《弯弯的辛夷花》
六年级女孩子徐弯弯被老师喊成“新闻干事”,这个不是什么官名,意思是“制造新闻的干事”,为了应付老师抄写20遍单词的作业,她和爸爸用橡皮筋把铅笔捆在一起做成“排笔”,一次可以写四个生词。这是多么让人忍俊不禁的事情啊!
是个学生,就会和老师有很多故事。市面上太多的书都把老师形象塑造得过于扁平,但是在张之路的笔下,既有“拔河大力士”钟老师,也有自掏腰包奖励爱科学的学生的“蒋科学”。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徐弯弯在《我身边的科学征文》得奖时所说的:“我开始喜欢科学课了,因为它让我的心中一动。”教育,不就是一直在等待那个让孩子心中一动的时刻吗?推荐大人和孩子都来收获书里暖暖的感动!
一看到《蚂蚁恰恰》的“玩的阅读指南”,全家就被吸引住了,它完全颠覆了我对诗歌的阅读印象——诗歌是用来体验玩的快乐的吗?和小家伙一起读到“历险”一幕,他边啦啦地读,边摇头晃脑,一人在诗歌里面“演着玩”,一会儿变身蚂蚁恰恰一会儿变身“叮铃哐当”的玩具小兵,急于表演的欢快情绪在阅读体验中得到了释放。
《蚂蚁恰恰》是一本可以表演的书。正能量故事简单明了,正义的蚂蚁恰恰必定成为蚂蚁王国的战神。但就像书里说的“一切为了玩,没有什么不能玩”,好玩的是“诗歌阅读+角色表演+好玩体验”的巧妙混搭,我家小家伙跟着嗨皮的阅读体验从没有过。这是我看到的颇具原创力的儿童诗歌?儿童剧本?儿童小说?——应该是太好玩的诗歌阅读汇!
六位儿童文学作家有趣、幽默、温暖、有想象力的作品,并以小说、童话、散文“混搭”的全新形式呈现,是作家们和童年的一次精彩对话。
在《我变小了》中,梅子涵沿着儿童逻辑,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故事、情感、想象统统都倾注了进去……读着他率真、坦诚的个性文字,不觉中仿佛来到他讲演的现场,看到了他的身体语言、眼神和笑容。
《皇马之夜》颇具现实主义风格,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发现一个属于他、打动他的故事。作者简平扎扎实实地去关注一些直面现实的题材,因而此书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本书也有不少描绘男孩特点的东西,显得大气,使人从少年身上看到成年人缺少的好奇心、爆发力,敢于逾规,恰当地表现了少年的可爱。
《辫子》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被迫剪发后寻找辫子的故事。铜版画的呈现方式使画面的基本色调一直在黑白、黄灰间摇摆,如同泛动着岁月感的一帧帧粗糙的老照片。这样的色调与一般绘本的色彩绚丽有很大区别,正是这一点反而会让它在人前一亮。
有谁小时候没有失去过什么呢?失去的都尘封于往事,而这之后产生的焦虑该如何面对?黑眯化身成小女孩使尽浑身解数去接头发,并因寻找辫子遭遇迷路奇境。她一路行来,一切在物质上终归没有变化,获得改变的只在心灵与感受中。
虽然他的名字里面有个“熊”字,但他可不是“熊孩子”。他喜欢全智贤,对女孩子有礼貌,像骑士保护公主一样保护妹妹蒙小萌。他在酷酷的五一班发行杂志,卖电影票,接触了社会,又在老家过年的时候增进了和爷爷的感情。书里的故事太丰富啦,每一个故事都能找到自己成长中的影子。这才是男子汉应该有的样子!
孙卫卫的故事中最打动我的,是熊小雄对父母的关注,讲起父母去听费翔的演唱会时,小熊那种带点调侃的语气,其实满满的都是为父母感到骄傲的情绪,这是一份理解,这是浓浓亲子情的表现。
一个小男孩愿意拿自己健康的身体和不完美的嗓音去和别人交换,却发现自己的不完美其实是最珍贵的。有人也会异想天开,到阴曹地府里面去炒“命”,在寿命的涨涨跌跌中,却能体会到人生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但他的童话里面最打动我的,是那非常宝贵的一丝“单纯”。为了研究真正有生命力的动物语言,而被关进森林动物园的主人公,更是在与动物的相处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不计利益,彼此信任。谁说童书不能“载道”呢?
这是属于一个女孩的故事,活泼简洁,说的是一个上小学的小女生身边发生的故事,书中有许多属于孩子自己的语言。我认真读了一遍,觉得有意思、有意味。
老圣恩的故事里,有童年的四方风景、万千光影,以及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好玩的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你会感觉到你在书里遇见了童年的自己。这也是一段关于童年和梦想、自由和束缚的书写。作家将笔触聚焦于自己爱做梦的女儿老圣恩的儿时光阴,对当下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给孩子以文学审美的同时,也带来文字之外的感悟。
1937年是令人不安的,1937年的南京更让人椎心泣血。如此的历史暗夜可以面向孩子铺展吗?南京那一年如何在他们面前开启?这些像铁,像石头一样压住人心的问题,遇到此书便被撼动了一分。于是,仿佛有光透过。循着这光展开此书,看见那一年南京的民俗风物在岁月轮回间相约相守,人群衣着、文字腔调透露出的民国韵致,其间的画面则由鲜丽明媚渐次转为灰暗昏黄,最终定格在泼墨硝烟、朱砂泪血的那一日。这是八位作家、九位画家和一位历史学家笔下的那时南京。得见和平之美,方知颓丧之乱,更为世界祈祷!
著名作家张炜那妖魅的文字,是否适合儿童文学呢?读罢《寻找鱼王》,感觉这是一个既传奇又温暖的成长故事。一个男孩儿长在山谷,却渴望探求旱地里的珍贵之物,那些常人难以企及的鱼,因而内心生长出成为捉鱼能手的志向。他虽辍学,却因满怀热望以及有父母的支持,而能经历人世间最可贵的情感教育与探求实践。这其中有与“鱼王”有关的两位老人的凝视与低语,有一个男孩儿对看得见、看不见的一切的领悟与面对。这所有的都以一种絮絮叨叨的语气道来,让少年读者感觉亲切,同时又因其中的民俗人情而心生感慨。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是一绝,而《爸爸的画》更是珍贵。因为没有什么比父亲画子女,子女老来又为父亲的画作注解,更加弥足珍贵的了。
三册《爸爸的画》,既有丰子恺先生的孩子们的童趣百态,也有社会众生相,还有古风古韵的意境画。
最打动我的一段注解是丰陈宝先生配给《阿宝赤膊》的。阿宝说,这就是阿宝,是“七十六年前的我”,看到这句话,屈指一算,应该是阿宝79岁所写的话。写这句话时的阿宝,应该也有“朝花夕拾”的感觉了吧?书是2015年出的,丰陈宝先生是在2010年过世的。因为丰子恺先生的画笔,阿宝永远定格在3岁的童真状态,让人在哀伤老人逝去之时,也感到何其幸运。这样的镜头在书中还有很多,一起去发现吧!
这是一本无论在哪里,只要一开始读,周围世界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的动物故事集。那老迈却仍热血沸腾的狗,那体型庞大、野性自由的食草动物,那母性勃发、让人心灵震颤的狼,它们的故事在黑鹤的娓娓道来中铺展,而凝神屏息阅读时周围的时空也随之生长出藤蔓、枝桠、草甸与河水。这意味着《斑斓》是一本可以改变小读者感知力的书。这种神奇的力量来自黑鹤对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客观打量。这正是“青青望天树”系列努力探求的方向所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