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提升语言能力助力国家发展

原标题:提升语言能力助力国家发展

导读:

  中国历史上,汉字和统一的书面语是重要的凝聚力量,中华民族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国家通用语言将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我国的语言学学科设置需要走出“语文学”阶段,打破“文科”学科界...

  中国历史上,汉字和统一的书面语是重要的凝聚力量,中华民族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国家通用语言将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我国的语言学学科设置需要走出“语文学”阶段,打破“文科”学科界限,实现三方面拓展,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语言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前所面临的一些重要形势,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光大等

  语言,一般理解就是说话、写文章、做翻译;但从学理上说,语言是“以言行事”的行为,个人、团体和国家,须臾离不开语言。

  哲学家将人类看作“语言动物”。大约7万年前,常被野兽捕食的智人获得了语言,便强大起来,稳居地球食物链的最高端,演化为今天的人类。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打破时间、空间对口语的限制,改变知识传播的方式与速度,改善人类的记忆习惯与思维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工业化极大地延伸了人类体力,而今人类进入高速移动互联网和语言智能时代,脑力得到延伸,正在建立一个“信息空间”,这将是人类演化史中又一个划时代进步。可以说,人类形成发展的历程,就是获取语言、使用语言、发展语言、创新语言的过程。

  对于国家而言,有了共同的语言,特别是有了共同的书面语,才能够政令畅通,并形成共同的文化。秦代“书同文”政策的推行,有利于促进各地在政治和文化上构成一个整体。近100多年来,中国志士仁人致力于规范语言和文字,构建国家通用语言,特别是普通话的推广,帮助国家走向团结与强盛。共同的语言文字还促成建立“共同阅读”,进而建立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意志、共同的想象。欧洲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印刷术是有一定关系的。从东方传到西方的印刷术,凸显了欧洲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同字母表所形成的书面语构建了不同的“民族想象”“国家想象”。中国历史上,汉字和统一的书面语是重要的凝聚力量,中华民族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国家通用语言将发挥更大作用。

  语言帮助国家走向世界。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使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需要许多条件,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语言能力。根据世界语言的功能格局,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语言有20多种,我国要获取世界先进知识、参与世界治理,至少需要具备使用这20多种语言的能力。“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语言、使用人口超过400万的语言、各国的语言及地方上的大语种,整合起来大约有200种,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具备使用这200种左右语言的能力。

  除了外语能力,本国语言作为人类公共文化产品的应用十分重要。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正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应当让自己的语言更加通用,使其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

  为使国家发展得到更多语言助力,必须重视“强语”之策,努力发展中国的语言科学。我国的语言研究有着古老的传统和辉煌的历史,与古希腊、古印度并称为人类语言研究的三大源头。以文字、音韵、训诂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直到今天仍在发挥作用。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的语言学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比如:帮助国家制定正确的语言政策;通过语言教育,大量年轻人具有不同程度的“双言双语”能力;使汉语适应数字化时代,进入各种网络媒体;及时推进用计算机处理语言文字,激光照排技术、语言理解、语言—文字自动转换、自动翻译等语言信息技术得到应用;汉语教学已经进入170多个国家,其中有70余国把汉语列入基础教育课程。

  目前语言学在国际上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正在与相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合作,形成一些交叉学科,解决科学发展的复杂问题和社会出现的各种语言问题。为适应这一形势,很多语言专业直接设立在信息科学学院、脑与认知神经科学学院、医学院等。目前,我国的语言学学科设置需要走出“语文学”阶段,打破“文科”学科界限,实现三方面拓展,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在重视语言结构研究的同时,应开展应用研究和话语研究。比如当前正在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地支援湖北医疗队如果听不懂湖北方言,将影响医患沟通。齐鲁医院2月9日编写了《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实用手册》等来应急。2月10日,数所高校和相关企业等组建起“战疫语言服务团”,陆续研制出各种版本《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通过电话、融媒体、微信、短视频等方式支援医疗队,发挥很好的作用。在“方言通”研制过程中,还缺乏医疗话语研究成果的支撑,这启示我们只重视语言结构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领域语言研究、灾难防控语言研究等。

  第二,在本土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应开展世界语言的研究。全世界约有7000种语言,每种语言都有其语言特点,包含语言使用者创造的文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应纳入我国语言学家的研究视野。专家预测,本世纪末将有90%的语言濒危,保护(或保存)世界语言是国际语言学界的重要课题。北京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近日启动《万国语言志》的编写,分国家描写其语言状况和语言生活状况,描写国际组织的语言政策和语言使用状况,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支持。

  第三,还应树立“大语言学”理念,关注其他学科的语言研究,重视学科交叉。学科交叉不能是“单相思”,语言学研究者要有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要找到相关学科的兴奋点。特别是要重视国际语言学新走向,关注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前沿学科的语言学需求。

  语言学的发展已经超出传统的语言学范畴而涉及诸多学科,也已超出学术领域而关系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做好国家语言规划。语言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前所面临的重要形势,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光大等。

  国家语言规划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普通话规划。处理好普通话与汉语方言、民族语言和外语的关系,形成以普通话为主导、各种语言和谐相处的语言格局;努力促进普通话在国内的规范使用,并使其成为更多国际组织使用、更多国家作为主要外语的世界主要语言之一。第二,公民语言能力规划。加强对家庭语言教育、学校语言教育的指导,使公民具有普通话、家乡话、外语等多语言能力。第三,外语能力规划。使国家逐渐具备前述20种和200种的语言能力,并建设好国家语言人才库和语言服务团,满足国家处理海内外事务的语言需求。

  在财力薄弱的地方,财政部门只能“看菜吃饭”,在完成工资发放和债务履行之后若有结余再用于经济建设,基层财政陷入前所未有的窘迫境地。

  要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难题,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新思路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找到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国方案。

  浙江实践正是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具体践行,可结合各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再探讨与再实践,因地制宜地推广经验。

  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斗、艰辛探索所形成的独特精神谱系。

  无论是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风险的应对,社会治理的增强,自身肌体的清理等都体现了中国的精神特质,而这种精神特质是从党执政的历史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中体现出来的。

  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及其相关债务、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关键举措。

  只有透过历史的表象,探寻历史长河中的规律性认识,才能真正揭示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才能使文化自信具有深厚根基。

  中国坚信,在当今世界任何霸权主义的道路都行不通。中国将始终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一边,始终致力于维护中美合作大局。

  习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关于扶贫开发本质、阶段、重点、方略、动力和制度等论述,简称本质论、阶段论、重点论、方略论、动力论和制度论。

  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现实需要。上合组织应抓住抗疫和经济重建的重要契机,逆势而上,蜕变升级。

  持续推动创新要素整合、大力开展开放式创新仍然十分关键。依托国际国内市场利用好两种资源,打造更为高效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实现双循环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

  以这次事件为例,面向海外用户群体的TikTok是否需要并且可以获取字节跳动在中国的用户隐私数据?从字节跳动的公开回复和技术逻辑的角度看,答案是否定的。

  “中文”成为了中国知识之“体”,中国学问之“基”——这就是“中文”固有之“道”,是近百年来“旧中文”学科越来越忽略之“道”。因而,也应是“新中文”学科应该重拾之“道”。

  我国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定位自身名副其实,理应享有发展中国家应有的权利和待遇,主动放弃发展中国家地位,意味着主动离开发展中国家阵营,危害性较大。

  建议加快塑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打造开放、宜居的全球性城市,来吸引全球跨国企业、虹吸全球高级人才、技术和资本为我国发展创新经济服务。

  疫情之后的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将会呈现新的态势和发展趋势,但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的本质和核心不会变。我们需要眼光向前,放眼未来,为后疫情时代做好准备。

  疫情期间,高科技成为疫情防控的一支特殊而又关键的力量,这其中我们尤其要发挥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优势,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撑。

  要将广东、浙江等地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力举措和实践经验在全国推广,各地结合实际、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

  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能力在应对风险和挑战中受到考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集中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法律的实施会面临很多复杂情况,需要充分发挥执法者的才智。每次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内在规律,应对措施不仅必须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还要符合突发事件的性质和规律,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