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聋儿家长不重视家庭康复可能孩子会失去原有的语言功能

原标题:聋儿家长不重视家庭康复可能孩子会失去原有的语言功能

导读:

  小米第一次来到门店是两岁一个月大,那时,小米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在询问小米爸妈后才知道两个月前小米曾跟着全家回老家过年,当她熟睡之际有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骤然响起,但小米似...

  小米第一次来到门店是两岁一个月大,那时,小米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在询问小米爸妈后才知道两个月前小米曾跟着全家回老家过年,当她熟睡之际有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骤然响起,但小米似乎仍沉浸在睡梦中毫无反应。父母心想小米的听力会不会有问题?后来做了ABR听力评估和行为测听,确定小米是双耳极重度听障,两耳的听力阈值分别是95dBSPL及100dBSPL。知道结果之后,小米的父母内心十分痛苦,她们担心小米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听”和“说”。

  一般来说,六周岁前是孩子的言语形成期。由于六周岁之前,大脑的可塑性佳,故有很强的听语学习能力。因此对于像小米这种先天性听障儿,我们一直鼓励早诊断、早配助听器、早接受康复训练。

  对于像小米这种类型的听障儿来说,经诊断确认有听力损失之后,首先应该到正规的验配中心进行专业的助听器验配,然后选择相对符合听力损失的助听器。我当时很替小米庆幸,因为她的诊断年龄还不算太晚,可以预见日后小米还是可以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最后,小米父母参考了多款助听器之后,选择了双耳佩戴欧仕达领秀16助听器。

  俗语说“十聋九哑”,听障儿童在语言学习、思维的发展、社会的交流、道德观念的形成等方面会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他们需要到正规的康复机构进行特殊的教育与训练。康复机构承担着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教学人员、学习场地、管理工作都需要专业和规范。

  家长在听障儿童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听障儿童的康复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应该多鼓励听障儿童,给她们更多的关爱,以及提供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是验配师、康复中心与听障儿童之间的桥梁,家长应该经常与验配师沟通、积极配合康复机构的工作,做到家庭教育与康复教学在目标,内容等方面的一致性。

  很不幸地,小米的爸妈工作很忙,平时只有爷爷奶奶可以带小米。在之后的一年里,小米有时会接受一段时间的语言康复训练,有时就好一阵子不见人影。

  我最近一次在门店看到小米是今年年初,可是我却看不到她有任何的语言发展,助听器也几乎不戴了,沟通模式完全是利用视觉及肢体语言。我似乎可以预见到长大后的小米必定使用手语作为其沟通的工具。我曾经遇过许多家庭条件不如小米的听障儿,却依然能坚持做听力康复训练,只因为他们的家长愿意全心的投入。对于小米而言,原本她有机会融入主流社会,但如今我却看到她还是停留在原地,心中的遗憾自是不可言喻。真心希望所有听障儿的家长,能够遵循“早诊断、早配助听器、早接受康复训练”的原则,让听障儿有更好的语言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8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