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儿童虹膜识别安全守护专项公益行动走进我县

原标题:儿童虹膜识别安全守护专项公益行动走进我县

导读:

  近期,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华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共同开展的“互联互助·安全守护”——儿童虹膜识别安全守护专项公益行动走进我县。  古生村依山傍...

  近期,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华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共同开展的“互联互助·安全守护”——儿童虹膜识别安全守护专项公益行动走进我县。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历史。来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兴。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奉节网讯(全媒体记者 常淋)近期,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华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共同开展的“互联互助安全守护”儿童虹膜识别安全守护专项公益行动走进我县。

  活动中,志愿者们为0至12岁的儿童采集、录入虹膜信息,并将现代儿童保护理念及其知识,特别是预防丢失、被拐常识,送进村社、校园、课堂。

  据悉,儿童虹膜识别安全守护专项公益行动是为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保障少年儿童合法权益,利用科技手段和互联网技术,构建防范少年儿童被拐、丢失的现代儿童保护体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联合新华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宝贝回家寻子网等有关方面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了此项全国性公益专项行动。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首次将虹膜识别技术应用于儿童安全领域,采集0至12岁儿童的虹膜信息,建立儿童虹膜数据库,为每个迷失的孩子永远保留一把回家的“钥匙”。

  我县于2019年启动此项行动,截至目前,该项公益行动已为我县2200名建卡贫困学生、低保家庭子女、残障儿童及孤儿免费录入虹膜信息数据,利用科技手段及互联网技术,为孩子们平安、健康成长构筑起坚实的保护屏障。

  “录入虹膜信息后,就是在街头碰到乞讨的孩子,或遇到疑似被拐儿童,警察只需用便携式虹膜设备扫一下孩子的虹膜,一秒钟就能判断孩子是否是失踪儿童。”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重庆地区负责人彭文亚表示,他们宣传防丢防拐安全知识,并采集、录入虹膜信息,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守护孩子平安长大,用“眼睛”锁住孩子一生的安全,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6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