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基层部队野外驻训期间怎样开展体能训练

原标题:基层部队野外驻训期间怎样开展体能训练

导读:

  乌云蔽日,风雷滚动,倾盆大雨随风而至。原本就崎岖狭窄的山路更加举步维艰。就在此时,一支战斗着装的特种兵队伍在这条看似“封山”的路上奔袭着,雨水裹着汗水让官兵视线集团军某特战...

  乌云蔽日,风雷滚动,倾盆大雨随风而至。原本就崎岖狭窄的山路更加举步维艰。就在此时,一支战斗着装的特种兵队伍在这条看似“封山”的路上奔袭着,雨水裹着汗水让官兵视线集团军某特战旅野外驻训地看到的一幕,特战队员正借助山路复杂地形进行战斗体能训练。

  “没想到驻训时的力量练习也能这么扎实,让我有机会补齐训练短板!”提起力量训练,下士熊坤龙感触颇深,此前他在一次比武中因力量不足吃了“亏”,虽然枪打得准、跑得快,但是只要力量一“加码”就吃不消,最终成绩并不理想。为此,班长特意为他制订了一份依托各种健身器材开展的力量训练计划,但是坚持没多久驻训就开始了,熊坤龙既着急又失望,以为自己力量不足这个“短板”要等到驻训结束时才能补上。

  第一次力量训练,班长带着他们来到一处崖壁附近,熊坤龙看到眼前的一幕恍然大悟:大石头和断松木就是“器械”!训练一开始,班长介绍了如何利用这两样“器械”,熊坤龙兴奋地挑了一块个头大的石头练了起来,很快就汗流浃背。相比在健身室练推举,推举石头难度更大,因为石头形状不规则而且更重,要选准推举的位置才能掌握好平衡。

  “只要开动脑筋,处处都是健身室!”第一个场地训练刚结束,班长又带着大家找到一棵带有分杈的树,爬上去将准备好的攀登绳一端固定在横向树枝上,另一端下垂至地面,很快一个“攀登场”就出现在眼前。班长向大家下达课目:“下面我们进行抓绳上训练,主要练习上肢力量!”

  不仅如此,扛圆木蹲起、蛙跳上“魔鬼坡”……一套体能“组合拳”下来,强度丝毫不亚于在营区时的标准,特战队员都反映这套方法训练强度够“劲儿”,能达到训练效果。

  “第4趟,用时1分22秒!”雨后初晴,特战队员在一个树木密集的陡坡上奔袭,不时有人脚底打滑和树干“亲密”接触。跑步为啥不选平坦路,而选择满是树枝的陡坡?

  “这是连队创新的体能训练方法,特别受欢迎!”面对记者的疑问,排长刘华宇说,去年驻训时,一些战士对一成不变的体能训练模式失去了兴趣,甚至有些抵触,导致训练达不到预期效果。连队针对驻训期间耐力训练方法相对单一的实际,将其和协调性训练进行融合创新,结合驻训地附近复杂地形设计出了这个训练方法——陡坡穿树障。

  记者打量这个百米长陡坡,树木十分密集,几乎每隔2米就有一棵,一些树上插着小红旗。刘排长向记者介绍规则:特战队员要按战斗着装,从第一个小红旗冲到最后一个再返回到起点,往返途中行进路线为“S”形,必须绕过每一棵插有小红旗的树,否则相应扣分。

  该旅驻训地附近的林地中有一条近7公里的崎岖山路,高低起伏,路宽只有50公分,下雨后几乎没人从这里通行,战士们叫它“封山路”。

  然而当营长徐忠海初次接触到这条路时却感慨道:“这是练战斗体能的绝佳场地,这样的自然演训场可遇不可求!”

  “嘟嘟嘟!”一阵急促的集合哨响后,驻训地全体官兵迅速着战斗着装。营长宣布完战术背景后,一场20公里战斗体能训练正式开始。

  记者随部队走上这条崎岖的山路,没跑多远鞋底上就沾满了泥巴。在狭窄的山路上,特战队员负重20多公斤的背囊和装具奔袭。每名队员都不敢有丝毫放松,因为不知道前面有什么在等着他们,而这很可能瞬间让他们面临绝境。

  没过多久,道路两侧“小股敌人袭扰”“遭化学武器袭击”,天上“无人机侦察”等6起突发情况接踵而至,5名特战队员因反应慢或处置错误当场“阵亡”。

  “战斗体能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官兵综合身体素质,最大限度挖掘和发挥军人身体潜能,使我们随时能适应作战的需要。”说起战斗体能,作训科科长张永亮深有感触,“我们结合驻训地实际,将战斗体能穿插在专业训练中进行,创新组训模式,克服内容单一、方法老套等难题,让驻训官兵训练劲头高涨。”

  打仗既是武器装备性能的较量,更是军人体能、智能和意志的比拼。拥有健康的体魄、强悍的体能、顽强的意志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军事体育训练是职业军人的必修课。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战争的突发性、作战节奏的快速性、作战空间的广域性、作战环境的严酷性,对军人身体素质和战斗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打仗要求练好体能,是遵循战争规律、增强战斗力的不二选择。

  在青年时期就曾指出:大丈夫独患无身耳,体强心强,何事不可为!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著名口号。红军初创时期,就将武术、爬野山、打野操等列为部队训练内容。长征途中结合行军、练兵需要,开展了内容和形式简单、带有军事色彩的体育活动,使官兵练就了一副“铁脚板”和“硬身子骨”,这些对于长征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使一些官兵对军事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一段时期,训练积极性不高、训练强度不合理、训练效果与实战要求脱节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放眼世界军事强国,军事体育训练实战化趋势日益明显,他们有的将军事体育训练贯穿部队训练与院校教育之中,要求军事体育训练周期要与作战准备周期保持一致,以确保最佳的身体准备状态。有的要求军官40岁以下每周要进行一次全副武装的5公里训练。外军在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上不断探索实践,甚至引领全民健身潮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强军必先强体。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正稳步推进,从颁发《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到试点训练伤早期综合防控,到“军人通用体质健康评价标准”和“军人通用心理健康评价标准”开始在部队试用,再到两会人大代表提出“构建符合现代战争特点规律的体能训练体系”,军事体育训练改革蹄疾步稳。

  惟改革者进。我们必须贯彻习主席关于能打仗、打胜仗指示要求,彻底转变未来战争就是动手指的战争、兵要练好干部差不多就行、练体能就是减肥练健美、身体素质差一点不影响工作、体能训练就是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等错误观念,通过改革将军事体育训练引入正规化、科学化轨道。

  改革的征途中,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构建特色鲜明的训练体系,设置通用基础训练、兵种特殊训练等系统科学的训练与考核体系;坚持以考促训、分类指导、聚焦实战的原则,对组训要求进行细化规范;建立刚性考评和奖惩机制,将军事体育训练和人事管理挂钩;走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子,依托地方体育训练和研究机构,科学设计专项体能训练课目,运用先进民用体育训练研究成果提高军事体育训练水平……

  当前,军事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从连队到机关,从海岛到边关,很多单位都掀起精武强能的热潮,这是喜人的局面。毋庸置疑,培养身体强健、精神刚毅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推动军事体育训练向实战靠拢、向打赢聚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7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