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家长您也需要学习成长!——参加首届京师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有感

原标题:家长您也需要学习成长!——参加首届京师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有感

导读:

  前几天有幸参加了首届京师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读懂孩子,共建家校社良好教育生态”。在论坛上聆听了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傅国亮、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中央党...

  前几天有幸参加了首届京师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读懂孩子,共建家校社良好教育生态”。在论坛上聆听了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傅国亮、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谢志强和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婚姻家庭研究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晓义教授、西南大学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冯廷勇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教授精彩的主题报告。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论坛期间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发布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联合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该报告对全国11万余名四年级学生、7万余名八年级学生和3万余名班主任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这反映了孩子们对父母之爱的渴望。

  调查显示,有些家长的不良行为示范严重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如:“不讲诚信、不讲礼仪、不遵守公共规则”等。

  调查还显示,学生最崇敬的榜样为“父母”。这表明孩子对父母普遍持有认可和尊敬的态度。可我们的家长绝大多数最关注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但又忽视孩子的“学习兴趣”。 比如八年级学生希望家长更关注自己的是兴趣爱好或特长及心理状况。

  调查还发现有九成以上教师表示,家校沟通也存在问题。排名前三位的问题为“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参与沟通的积极性不高”和“与家长教育理念不一致”。这说明对于如何做好家长,每个家长都需要不断学习成长。

  如何学习?可以阅读专业的家庭教育书刊,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如阅读《家庭教育》杂志,听家庭教育讲座,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与有成功经验的家长进行交流,向专业人士咨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还可以开展网络学习,比如“和美家教平台”就是传播科学家教理念和方法的专业的家庭教育公众号。学习的方法很多,但最有效的是线上线下结合,贵在坚持,学以致用。

  关于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也是专家普遍关心的话题。作为家长,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家长自身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家长的精神成长跟得上孩子成长的步伐,这样的孩子才不会很叛逆。其实,假如家长学习了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就会觉得青春期的孩子有一点叛逆也是正常的,因为那是他成长的表现。孩子在青春期的某些反抗和叛逆表现是想脱离大人的控制,想告诉你他已经长大了,希望家长不要再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对待他。如果家长认识不到位,没有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一意孤行,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要么严重内向要么更加叛逆,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报告显示,超过两成的学生认为家长在亲子沟通方面的表现有待提高。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表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与我谈心”,22.5%的四年级学生和21.2%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问我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家庭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事情,它不仅仅是母亲的事情,父亲的角色也不能缺位。作为父母不能逃避抚养的责任,例如,把12岁以前的孩子寄宿在学校或老师家里,或者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养。

  论坛上多位教授、专家反复提到家长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仔细想想,家长能陪伴子女的时间真的没几年,等孩子读大学或进入社会后,你要想陪伴都不太有机会了,何不趁着孩子读中小学的时候,好好陪伴自己的子女呢?在当今社会,家长陪伴子女尤其显得重要,以前的孩子有兄弟姐妹、村里邻里的小伙伴相伴相随,现在的很多孩子为何迷恋手机,那是因为现实社会对他来说太枯燥太乏味,家长没有更好的去陪伴就是重要的原因。带子女一起出去旅游,去孩子理想中的大学走走,有条件的也可以去国外长长见识,这些陪伴都能激发你的子女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子女一起阅读书籍也是一种陪伴,调查结果表明,亲子阅读频率越高,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量、运用阅读策略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也越好。

  现在离婚的家庭多起来了,一般情况下大多由母亲一方抚养,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请千万不要在子女面前相互指责和谩骂,或者因为私心,在子女面前严重诋毁另外一方,给子女的心理造成扭曲,留下阴影,这样会毁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分论坛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洪明博士说家庭教育除了表扬和奖励之外更需要有规范教育,那就是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我觉得这是一个公民应有的习惯和教养,也是一个人健康安全成长的需要。

  我们时常能看到家长或长辈拉着自己的孩子不走斑马线就横穿马路,有的甚至带着孩子闯红灯。如果家长们看到了以下这个故事,不知会有何感想?

  2018年7月23日凌晨2点22分,深圳宝安一对已经订婚过的情侣携手横穿马路被汽车当场撞死,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就有过街天桥。如果这对情侣从小就树立规则意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所幸的是,诸暨市不少学校都很重视这方面的规则教育。笔者所在的滨江初中不仅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遵守社会规则,而且特别重视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通过家庭教育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学校对学生文明过马路这一事情常抓不懈。学校有一支全市闻名的安全文明出行家长志愿服务队,家长们在上学、放学期间在校门口等地点执勤,协助引导师生安全文明出行,校园周边交通井然有序。家长志愿服务队的身体力行就是最好的榜样示范。

  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可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家长存在“孩子交学校,教育我无责”的心态和行为,殊不知家庭教育功能和学校教育功能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教育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这是家事,也是国事,习在今年的教育大会上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傅国亮先生认为家庭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他还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方法。

  希望家长们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重视自身的学习成长,能多陪伴自己的子女,尊重孩子合理的要求,学会倾听孩子的诉说,重视规范教育,树立规则意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孩子青春期的引导和教育。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10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