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微课堂•家和工作室|亲子交往中如何保持合适的距离?
导读: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一群豪猪冻得受不了了,就挤在一起取暖,但是它们身上的刺开始互相伤害,于是不得不分开。可是寒冷又把它们驱赶在一起。这样,同样的伤害又发生...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一群豪猪冻得受不了了,就挤在一起取暖,但是它们身上的刺开始互相伤害,于是不得不分开。可是寒冷又把它们驱赶在一起。这样,同样的伤害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聚散,它们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距离,既可以满足彼此取暖的需要,又不至于互相刺伤。
这就是有关人际距离的故事,人际距离指的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双方的距离感,或者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人际距离是不一样的。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者她的旁边。实验进行了整整八十个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这就是我们和陌生人之间的人际距离感。人际距离可以非常明确的反应两者之间的关系,你会和讨厌的人站的很远,会和亲近的人站的很近,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呼吸等。那么亲子之间会有人际距离吗?
在小时候婴幼儿阶段,孩子和母亲之间是零距离的,抱在怀里,牵在手上。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独立意识崛起,亲子之间的距离就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我们可以去街上观察看看,或者回顾自己和孩子的经历:进入青春期后,你和孩子共同散步,购物或者旅游时,他还会经常牵着你的手吗?还会依偎在你身边吗?很可能不会了,孩子长大之后,心灵上需要一个独立空间,给自己自由生长创造阳光和养分,而不会总靠着你。因此那时的孩子可能需要和你保持一定的距离,凸显自己的独立。但父母还没完全意识过来,认为自己和孩子还是零距离的,就会产生矛盾。因此,婴儿阶段,父母抱着走路;幼儿阶段,父母牵着走路;少年时代,父母看着走路;初高中以后,孩子摸索着自己走路。当然,有的父母从小过分放手,和孩子没有亲密感,人际距离很远,孩子就会缺少安全感,对于亲子关系建立非常不利。
著名心理治疗师、家庭治疗师萨提亚的家庭疗法在雕塑家庭关系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关系,有问题的家庭要么父母和孩子离得很远,要么一方离的很远,要么就是一方极力想靠近,导致另一方很不适应。家庭治疗的目的是让彼此找到合适的距离,既有亲密关系,又有相对自由的空间。
亲子交往中如何保持合适的人际距离是一门艺术。“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恰到好处才是真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