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心理学家:“性格决定命运”如何培养孩子人生态度
导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性格,因为这样可以让人活得更为轻松。谈起性格,那么究竟什么是性格呢?顾名思义,其实就是一个人对现实生活的稳定态度。而这种性格态度...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性格,因为这样可以让人活得更为轻松。谈起性格,那么究竟什么是性格呢?顾名思义,其实就是一个人对现实生活的稳定态度。而这种性格态度又可分为稳定性、可塑性、社会性以及差异性。
也正因为它具有差异性,所以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有的人对生活充满了积极乐观的心态,无论遭受到生活多大的打压,他们依然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但是悲观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一旦陷入生活的困境,就难以走出。因为他们习惯性地只会看到眼前发生的消极的事,看不到任何未来的希望,此时,他们早已被他们的心理蒙蔽了双眼。
2020年新春之际,新型病毒疫情的爆发,导致众多一线人员以及患病患者无法与家人团聚,过团圆年,这显然是个悲剧。但是乐观的人,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就在大家都身处痛苦
压抑的环境中时,一名援汉的新疆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带领着患者一起跳舞,缓解患者紧张且压抑的心情。
也许,一段舞曲并不能代表着什么,但是在这般情境下它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让人放松心情,给人带来欢乐,让人忘却烦恼,尽管这是短暂性的。但病毒也是短暂性地,只要坦然面对,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BBC有这么一部纪录片《性格的真相》,其中有位主人公迈克尔·莫斯利,他是BBC健康节目的制作人和主持人,他患有灾难性思维倾向,时常感到焦虑且频繁失眠,他的症状正是一名悲观主义所患有的现象。为此,他决定拍摄这部纪录片,探究性格是否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变。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如果一味沉入不如意的忧愁中,只能使不如意变得更加不如意。
经纪录片播出,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看到针对迈克尔·莫斯利悲观主义的态度是可以治疗的。他采取认知偏差矫正和正念冥想的方式让自己刻意练习,最终他的思维模式也在潜移默化的转换,成功转换到乐观的心态。
乐观的情绪,可以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使我们体内各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从而有助于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使我们身心健康,并且帮助工作,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般而言,六岁前的孩子的思维以及思考能力还处于被动的局面,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身边人的感染。而父母则是他们接触最频繁的人物,因此他们成长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吸收了父母的风格。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那么孩子所吸收到的精华势必也是积极乐观的心态,俗话说就是父母言传身教。
冰心先生曾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由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但前提是,身为父母的我们,要学会帮助孩子建立一所叫做乐观的心桥,引导孩子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那么,我们要怎样培养孩子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呢?
在和睦幸福的家庭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比较有主见,自信,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他们在与人相处时可以更为轻松自如对待。但是若是身处不幸的家庭的孩子,他们内心深处会略显自卑,在和人相处时会胆怯退怯。因此,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氛围,是我们为孩子建立乐观心桥的关键之一。
当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他们总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可,并且相信他们能够做到且做好,给予他们最大的鼓励,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件事中。久而久之,身为父母的我们会发现,时常对孩子给予肯定、信任的态度,他们在做事情上会秉持着自信、乐观、轻松的心态去更好地完成它。部分孩子则会因为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而被父母责备,在完成一件事时则会表现得紧张,害怕得不到父母得认可。
无论大人或是小孩子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孩子因为还未涉世,因此能够给他们给予最大安全感的只有父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往往会流露出孤独的一面,他们会自卑,会害怕与人接触相处,他们只想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时候,父母要注意了!无论我们工作再忙,都应该要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他觉得其实父母就是他的靠山,他不是一个人在生活,他还有家人的陪伴,父母始终是他坚强的后盾,给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父母可以选择在周末时间多带孩子到户外公园等地方走动,一来可以防止孩子沉迷电视,二来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如当他们在公园里发现有共同兴趣的小朋友时,在取得父母同意的前提下,他们会主动靠近并且产生愉悦的交流,这无疑是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看,拥有乐观心态的孩子更善于倾诉,他们会因为心中不满的情绪而适当地向家人、朋友倾诉,当情绪得以释放后,他们也就释怀了。但是悲观的孩子则是会将不满的情绪压抑心底,不愿表露,甚至会将责任全部包揽在自己身上,导致整个生活都是压抑的,因此,悲观的人生活起来会比常人累很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要把孩子教育好,培养他拥有一个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存在有悲观主义的态度,父母也不必惊慌,只要我们给予孩子高质量陪伴,给他创建一个积极的生活环境氛围,让他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父母的信任以及陪伴,悲观心理自然会被驱逐,积极的心态自然而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