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孩子平均每天用眼超过4个半小时!这份与青少年有关的“眼睛”数据请查收
导读:
在“第二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上,《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下称《报告》)重磅发布,近6900万条数据揭秘青少年用眼现状。其中,今年1-7月份,青少年平均...
在“第二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上,《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下称《报告》)重磅发布,近6900万条数据揭秘青少年用眼现状。其中,今年1-7月份,青少年平均每天用眼时长在4小时以上,超过推荐值(2小时)。与2019年底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也就是说,我国儿童青少年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同时,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云端”教学的开展,给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据教育部对9省份14532人的最新调研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8%。
鉴于日益严峻的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中南大学相关学院通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平台,收集了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共计约6900万条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数据,并对海量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形成《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在用眼时长方面,青少年平均每天用眼时长在4小时以上,超过推荐值(2小时)。
从地域上来看,我国东北、西南、华南、华东、西北、华北、华中等不同区域青少年用眼时长均超出标准1倍有余。其中,华东区域青少年平均用眼时长最长,高达277.9分钟,超过4个半小时。
户外活动是独立性保护因素,保持每天2小时、每周14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让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
然而,根据《报告》,2020年1-7月,青少年平均每日户外有效暴露时长严重不足,仅为32.3分钟,尚未达到推荐值的1/3,使得孩子们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极大增加,这也可能是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11.7%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报告》特别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需要“光合作用”,坚持户外活动必不可少。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更需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
疫情期间,学生居家“上网课”成为主流。据教育部最近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每天上网课总时长一个小时以内的,近视检出率是45.8%,超过4小时的则提升至76.7%,网课时长对孩子视力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
近视率不断攀升的同时,整个社会对近视防控仍存在诸多误区。《报告》从多方面解读了近视防控的认知误区及谣言传播。以“防蓝光眼镜”为例,即使中消协早就提醒“防蓝光≠防近视”,但是认为“防蓝光眼镜可以防止近视”的看法占据了所有“防蓝光眼镜”相关信息近60%的比例。
“近年来,通过对中小学生的近视普查工作,我们得出了许多详实的大数据。基于对普查大数据的分析,对青少年近视防控提出了四点启示,即将防控工作前移到小学、孩子上学不宜太早、加强户外活动、为孩子提供更优的健康管理等。”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吕帆教授指出。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表示,“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眼将给眼健康带来巨大危害,近视防控需要政府、医院、学校、家庭、学生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建立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的综合防控体系。”
近视眼防控离不开高科技手段支持,同样也离不开家长、学生的参与。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张河主任强调,“我们要想方设法让我们的科普变得更有趣味更形象,让学生对近视眼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同时也需要加强市场管理,来严厉打击各类虚假宣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