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式家长请别再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了
导读:
说起教育方式,每一位家长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的家长喜欢散养自己的孩子,除了给予必要的物质支持外,凡事大都由自己的孩子拿主意。而有的家长属于“操心型”家长,对于孩子生活的...
说起教育方式,每一位家长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的家长喜欢散养自己的孩子,除了给予必要的物质支持外,凡事大都由自己的孩子拿主意。而有的家长属于“操心型”家长,对于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亲自去规划和指导。
不过在教育子女方面,作为中国式家长,总是喜欢借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我相信作为90后的一代人,对此一定深有体会,因为我们的父母肯定不止一次地把“别人家的孩子”当作榜样,以此来教育我们。
直到今天,还有不少的家长朋友,仍然会时常举出别人家孩子的例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其实并不科学。
家长们总以为拿别人家孩子的成功事迹举例子,就可以激励自己的孩子,但事实这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作为一名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总是喜欢与同龄人进行比较。小的时候,家长们总是喜欢比较孩子们的成绩。高考结束后,家长们则开始比较孩子们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即便是到了大学毕业后,家长们还要再拿子女的工作和婚姻进行比较。
大多数情况下,比较的结果都是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要比自己优秀很多。于是乎我们的父母总是喜欢说:“你看王阿姨家的儿子,这次考试考了年级第一名,真争气呀,你要是有王阿姨儿子一半的努力,也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了。”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父母借用别人家孩子的初衷,是为了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让子女向他们学习,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是事实上,这一做法不仅仅不会激励到自己的孩子,还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如果孩子恰巧处于青春期,则很容易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提起别人家孩子的成功例子,其实就是一种对于子女的寄托,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同样的优秀。作为懂事的子女,大家也很清楚父母举例子的用意,于是乎便加倍努力学习,朝着父母的理想奔去。
为了实现父母对于自己的期望,懂事的孩子真的会拼了命地努力,很容易就陷入压力的状态。别人家孩子的成功例子,在很多情况下都接近于完美的状态,也就意味着不太具备可复制性,因此我们很难达到这种理想状态。
一方面,父母在各个领域,都会举别人家孩子的例子;另一方面,即便是自己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很少能够取得成功。在强烈的对比之下,我们的孩子很可能会产生一种什么都不如别人的错觉,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卑的心理。
在教育领域,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方式,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真正科学的教育方法。
在古代的私塾教育中,非常看重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来确定教育学生的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同样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寻找最适合孩子的方式。高标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在使用“别人家的孩子”举例时,一定要谨慎才行。
作为一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是否经常会引用“别人家孩子”的例子?作为一名子女,当自己的父母拿“别人家孩子”举例时,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和故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