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军事翻译与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研讨会在国防科技大学召开
导读:
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由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主办、该院军事外语系承办的“军事翻译与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研讨会”于2019年12月28...
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由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主办、该院军事外语系承办的“军事翻译与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研讨会”于2019年12月28日在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
大会邀请了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部战区陆军参谋办公室、海军军医大学、海军研究院、陆军炮兵防空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单位的16名专家和学者作大会发言。来自17所军地高校的7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军事翻译和国防语言能力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索世界一流军队语言文化能力建设的机制和路径。
文理学院政委徐晓林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紧贴军事需求、依托翻译学科前沿,建设与当前和未来军队使命相匹配的外语保障能力,已成为军队战斗力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翻译技术、翻译管理和语言资源建设是军事翻译实践信息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也是军队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导向。研讨解决以上问题,对于我军软实力提升和国防语言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大会以“军事翻译与国防语言能力建设”为主题,研究讨论了国际军事合作与军事翻译人才培养、军事翻译话语体系建构与军事翻译史、军事翻译技术与资源、国防语言能力建设战略与举措等四个议题。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季压西教授阐述了军事涉外活动中翻译保障人员短期培训模式的若干特点,指出了短期培训遵循“急用先学,突破弱项,快速形成翻译保障战斗力”的原则,练、考、赛三结合,场景模拟,专题实训等培养方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翻学院穆雷教授结合理念目标和时代要求,以中国英语能力量表为例,提出建设中国国防语言能力量表,为军事外语翻译人才培养和能力评估设想了科学的可量化指标体系。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军事外语系博士刘明从构成要素、存在形式、转换机制三个方面描述了军队翻译能力的理论框架,并重点提出军民融合军队翻译能力建设构成要素。
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梁晓波分析了军事翻译标准的构建和国防语言能力建设,总结了我军翻译能力建设现状和翻译标准具备的突出特点,展示了国防科大军事外语系近年来取得的成果,提出“突出重点语种,多语统筹兼顾”、“发挥军民优势,融合科技手段”等建议。其他一批专家就军事翻译史、军事翻译人才培养、军事翻译译员的能力素质、军事翻译资源建设、军事翻译时代挑战与建设路径等领域进行了重点探讨。
本次会议以与实际需求对接为特色,邀请了一批在军事翻译实践领域的探索者和引领者。会议对话性强,紧贴部队岗位需求,以实践检验学界的研究成果,与国内正在制定的翻译标准对接。这次会议体现了军队外语能力建设的迫切需求,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点面向军事领域召开的首届翻译会议。借助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深入讨论新时代军事翻译和国防语言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探索有效应对策略与举措,努力使军事外语翻译事业的发展迈上更高的台阶,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