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胎教早教课外教“不看广告看疗效”
导读:
我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家庭教育历来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父母为下一代的教育更是兢兢业业。曾经,只有那些在乐器、舞蹈、美术等方面有特长的孩子,才会被家长送到...
我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家庭教育历来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父母为下一代的教育更是兢兢业业。曾经,只有那些在乐器、舞蹈、美术等方面有特长的孩子,才会被家长送到培训班去学习;如今,“特长”变成了“必修课”。准妈妈开始胎教,婴幼儿的父母选择早教,小学生的家长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相当一部分家庭,孩子的教育花费在家庭消费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记者调查发现,面对培训机构的各种宣传,很多父母日趋理性,能够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课程,孩子在拓展学习范围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学习体验。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孩子们的学习,家长首先要尊重他们的志向、兴趣,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强迫学习。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时,家长应该更多地去鼓励和引导,采取多种方式,创造好的环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认知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准父母会选择在孕期内进行胎教,希望宝宝在母体里就能被激发出各种潜能,身体和智力上都得到更好发育,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王女士是一位“90后”准妈妈。起初,她对于“胎教”并不重视,觉得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但是自打王女士加入了一个“准妈妈微信群”后,改变了她的想法。群友不仅会分享各自的经验,相互交流如何调理饮食结构,补充必要的营养等孕期知识,而且还谈到了“胎教”问题。一名从事古筝培训教育的老师怀孕后并没有停止工作,女儿出生后对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5岁时,一首简单的古筝曲子女儿听过三四遍之后,就基本能“无师自通”地弹奏出来;一名小学生还没有小学毕业就拿到了公共英语四级证书,说到孩子在英语方面的天赋,她的母亲觉得得益于怀孕时经常听一些舒缓的英文歌对于这样的故事,王女士将信将疑。但闲暇时,她主动了解起“胎教”方面的知识。当观看电视上一期科教节目时,讲到胎儿10周时就已形成感觉、触觉功能,此时母亲的一举一动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后,王女士便下定决心要为宝宝建立一个更有利于胎儿发育成长的温床。于是,在丈夫的支持下,她不仅选购了一些有关胎教方面的书籍,还从网上花费1000多元买了一台能够进行音乐、语言等方面胎教的仪器。对胎教有些心得后,王女士还和很多微信群里的准妈妈一起参加了孕妇培训班,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掘胎儿的智力潜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