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最好每3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

原标题:最好每3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

导读:

  本报8月19日讯(记者 王芳)如果宝宝出生时身长低于47厘米,或者3岁到青春期之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就可能提示发育迟缓,应引起家长的警惕。认为孩子“晚长”或者盲目服用增...

  本报8月19日讯(记者 王芳)如果宝宝出生时身长低于47厘米,或者3岁到青春期之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就可能提示发育迟缓,应引起家长的警惕。认为孩子“晚长”或者盲目服用增高产品,往往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7日,“2013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关注儿童矮小症”全国巡讲第8站走进太原。专家指出,身高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建议每3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

  在巡讲现场,十多名来自全国的矮小症患者讲述了自己的苦恼和求医过程,希望以自身经历,唤起家长对孩子身高的理性重视。省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宋文惠主任介绍,身材矮小是当今儿童生长发育中最为常见的内分泌与营养代谢疾患。目前,我国矮小症患者大约有800万人。近年来,该院接诊的矮小症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生长速度减慢往往是儿童疾病的早期信号之一。”宋文惠说,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50厘米左右,出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8-12厘米,持续2-3年。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以后每年生长小于6厘米,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就诊、治疗。

  专家提醒,引起矮小的病因很多,如生长激素缺乏症、家族性矮小、体质性青春期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一些骨骼疾病等。14岁前的矮小症患儿在正规医院及时治疗,是有望达到正常身高的。对于没有达到矮小标准的身材偏矮的孩子,可以通过均衡营养、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多做跳绳、游泳等促进长高的运动来使孩子长得更高。“一旦孩子的骨骺闭合,就没有增高机会了。”宋文惠说,对于矮小症治疗,家长容易陷入误区,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晚长”,或是盲目给孩子服用增高产品、保健品和中药,结果往往是“拔苗助长”,打乱了孩子的正常发育规律,促进孩子的骨骺提前闭合。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的孩子,这些盲目的增高措施,往往会使孩子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