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迷你剧《切尔诺贝利》还原33年前“真相”
导读:
原标题:迷你剧《切尔诺贝利》还原33年前“线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史上最严重的核电厂爆炸事故,至今仍有很多谜团尚未破解,时隔33年,美国HBO电视网与Sky影业联合推出的...
原标题:迷你剧《切尔诺贝利》还原33年前“线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史上最严重的核电厂爆炸事故,至今仍有很多谜团尚未破解,时隔33年,美国HBO电视网与Sky影业联合推出的迷你剧《切尔诺贝利》将其搬上荧屏,剧中讲述了1986年4月发生爆炸开始,到1988年4月,两年的时间里拼命掩盖真相的人和勇于揭露真相的人的不同境遇。
该剧由《绝命毒师》的导演乔韩·瑞克执导,曾创作过《宿醉》系列的克雷格·麦辛担任编剧,《广告狂人》男演员杰瑞德·哈里斯、曾获奥斯卡提名的艾米丽·沃森主演,一共五集,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6%,第一集播出后IMDb评分为9.4,第二三集播出后上升到9.7,让不少被《权力的游戏》最终季大结局伤了心的网友再度回到HBO的怀抱。
麦辛说,他和许多西方人一样,对三十多年前发生的事只有粗略的了解,“我们知道,费迪南德被杀是一战的导火索,泰坦尼克号出事是因为撞上了冰山,李·哈维·奥斯瓦德杀死了肯尼迪。我们都知道切尔诺贝利爆炸了,但没人了解它为何会爆炸,我想要还原真相。”
“我们尽可能还原事件真相,选择最真实的部分呈现,我们没有为了让故事跌宕起伏而改变事实。对我们而言,这是一部关于真相的故事。”麦辛说道。
为了更准确地还原这个故事,麦辛做了许多研究:参与调查事故的科学家写过的书籍、国际核能协会发布的多份报告、目击者的证词、建筑蓝图等。麦辛说,他疯狂地关注曾在当时的乌克兰生活过的人的一切,包括微小的细节如衣服、手表、眼镜,他们曾提醒麦辛,那个时候如果带午餐上班,会用公文包而不是纸袋装午饭。
然而,由于这次灾难规模巨大,涉及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不可能兼顾所有人,所以只能选择一两位科学家做代表,向同他们一样努力寻找真相的科学家们致敬。
“发生过的事情依然可能再次发生。现在,当你观看这部剧时,你会发现让核反应堆爆炸非常困难。我们想呼吁大家不仅仅关注核电工业,更要关注环境。我想让大家明白,当我们选择忽视真相时会有何种后果。它不是灾难电影,而是关乎人性、真理和谎言。”
麦辛认为,人为失误是导致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只有人类才能让切尔诺贝利发生爆炸,也只有人类有能力解决该问题。那些成千上万寻求真相的人们是值得被铭记的。”
演员杰瑞德·哈里斯饰演首席核电厂物理学家瓦列里·雷加索夫(Valery Legasov),他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负责调查这起灾难。他看了事故报告之后,发现了爆炸的原因及牵扯出的问题。许多人试图让他沉默。1988年4月27日,灾难发生两年后,他自杀了。根据报道,他留下了一卷录音带,里面有关于爆炸原因的新发现,比如反应堆的设计存在问题。
对场景的高度还原有时候让哈里斯感到不安,“有部分片段我们在立陶宛伊格纳林纳核电站拍摄,它之前是个真正的核电站。当地人说周二三点他们将燃料取出来后我们才能拍摄。虽然我们所在的是一个停止运转的发电厂,它不能正常产能,但是这儿仍然有和切尔诺贝利一样的反应堆,让人感到害怕。”
曾获奥斯卡提名的女演员艾米丽·沃森饰演了苏联核物理学家乌兰娜·赫鲁姆克(Ulana Khomyuk),她想找出切尔诺贝利灾难发生的原因,这个人物是结合当时许多真实人物的故事虚构出的一个角色。
切尔诺贝利发生爆炸时,艾米丽·沃森正是基辅大学的一名学生,但她当时并不了解爆炸的严重程度及伤亡的人数。
爱尔兰籍女演员杰西·巴克利饰演的柳德米拉·伊格纳滕科(Lyudmilla Ignatenko)是一位消防员的太太,她的先生是爆炸后第一拨进入现场灭火的消防员之一,患上急性放射病。“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四分之一的人死亡,幸存下来的人在与创伤作斗争。”
1986年切尔诺贝利爆炸时巴克利尚未出生,但她说她仍然“与切尔诺贝利有关系”,因为切尔诺贝利的一家慈善机构与爱尔兰有合作,本地患病的孩子可以去爱尔兰治疗恢复。
巴克利没有和真正的柳德米拉联系过(“她不想生活被打扰”),但她研究了第一手资料并观看了一部关于她角色的纪录片。“我想尽可能真实还原她的经历,我想让每个人都了解到那些被埋葬的生命。”
当前,在电能替代的大背景下,电力需求持续增高。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输电网络,运行总里程近150万公里。然而与此同时,每年因为电阻损耗的电量也高达2千亿千瓦时。因此,如何提高输电线路的导电率、降低线损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5月21日晚,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截至5月22日7时,漾濞县连续发生地震398次。无独有偶,5月22日凌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天空间断放晴了一阵子的长沙,又下起了细雨。我国著名科学家、“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与传统医疗模式不同,智慧医疗具有数据密集型等特点,通过“用户友好”的交互方式、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病变检测,提高诊断准确率与效率,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等方面发挥作用。
这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大装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我国防灾减灾原始创新能力和全社会减轻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为保障土木、水利、海洋、交通、能源等重大工程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面向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要围绕企业创新的薄弱环节“深挖洞、广积粮”。借势新基建,引导农业企业夯实网络基础、升级数字装备,加强业务环节数字化转型,构建良好的数字生态和环境,从根本上纾解农业企业创新困境。
建党百年之际,我国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成为推动产业、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要素。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亟须集聚资源做好“三农”传播工作,通过科学知识信息的传播有效地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脱去作业服,他的手腕和脖子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伤疤。“这些都是平时电焊飞溅的火花烫伤的,最大一块在脚上,比硬币还大。”他说,有时在狭小的空间焊接,看着火星子往身上飞溅都没办法躲。
“博士劳模”郭朋鑫:创造地平线岁那年,走出校门的郭博士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一上来就碰到了“最难的施工项目”“难以完成的工程”。“要干就干好”,郭博士这么想着,也这么做着。
“目前国内高铁桥跨度已超过1000米,为世界桥梁之最,但其实际行车时速不超过250公里。跨度300米以上、满足时速350公里运行要求的高铁桥,我们仅设计建成了两座。”中国铁建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副总工程师文望青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5月17日,法国、德国及西班牙三国发表联合声明称,三国已就未来空中作战系统(FCAS)项目中下一代武器系统的阶段性研发,以及知识产权和出资等问题达成协议。作为项目的核心目标,下一代战斗机的演示机将于2027年首飞。尽管面临诸多困难,FCAS这一事关欧洲战略自主的军备项目还是迈出了重要一步。
最近,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以及德国、荷兰的合作研究者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病毒携带的基因突变在逃避免疫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关键细节。研究发现,所有突变都发生在病毒刺突蛋白上的受体结合位点。受体结合结构域上的其他位点不受影响。
德国和芬兰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称,他们合成出了一种独特的新型碳原子网络,新形式的碳像石墨烯一样,仅一个原子厚,但原子结构和电子特性与石墨烯截然不同,有望在电池等领域找到用武之地。
5月22日午后,突然传来消息,一代医界传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吴孟超于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消息传来,曾经在科研上受教于袁老,或工作生活中接触过袁老的杂交水稻研究工作者们哀思难断,泪别袁老。
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将聚焦川藏铁路建设运营工程需求,坚持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使命,重点围绕川藏铁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灾害防护、装备研制、运营管理等任务,搭建技术创新平台。
这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将自己和团队成员称为“信息筛选员”,团队研制的算法则是“筛子”。“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发布渠道多、发布门槛低,我和团队希望以算法为过滤器,提升信息处理水平。”颜成钢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