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考年组前10名 初三男生“不想活”

原标题:考年组前10名 初三男生“不想活”

导读:

  去年,沈阳市约有12万人次到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问诊,其中,未成年人约有1.5万人次,占比超过10%。“近年来,这个数字呈现增长的趋势。 ”昨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主任...

  去年,沈阳市约有12万人次到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问诊,其中,未成年人约有1.5万人次,占比超过10%。“近年来,这个数字呈现增长的趋势。 ”昨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主任刘常辉说。

  时下频频曝出未成年人乃至“90后”自我伤害的新闻,精神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士表达出忧虑,并提醒社会注意:避免负荷积压在年轻人身上,引发他们的“心病”。

  “这个孩子学习不错,父母也没有施加太多压力,但孩子本身对自己要求非常高。”提起不久前接诊的一个病例,刘常辉说。

  来诊的男孩读初三,在父母陪伴下走进诊室。来诊前,这名男孩曝出轻生的念头,理由是自己考得不好,成绩只在年组前10名以内,“孩子认为自己考得并不理想,不愿意接受。父母并没有因为成绩批评他,也尝试疏导他,但并不见效”。

  学业压力:未成年人对考试成绩的关注,随之而累积的压力;家庭压力:家长对孩子管束过于严苛,“只能怎么样,不能怎么样”等等;人际关系:未成年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困惑等。

  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问诊的未成年人,大多身旁陪着父母。也正是父母发现孩子的异常,领着他们就医。

  “比如说平时特别活泼的孩子,突然不爱说话了;平时很整洁,最近很邋遢;还有平日很闷的孩子,突然变得活跃,这都属于异常。”

  在刘常辉看来,很多家长无暇对孩子倾注这样的关心,即便有所“发现”,也迫于情面不就医,“有的家长不愿意接受孩子变成这个样子,往往还会耽误孩子状态的好转,甚至造成症状、病情的加重”。“全社会,尤其是孩子的家长,应该加强对精神卫生科学的关注,并加强学习。”刘常辉说。

  刘常辉强调,家长应避免孩子幼时产生的心理问题带入青春期和成年生活。“三五岁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教育、引导。”刘常辉说,很多幼儿在这个方面缺失父母的帮助,对挫折的承受力很低,这种状态持续发展,进入青春期尤其是开始寄宿生活后,遇到心理问题难以解决。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6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