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球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
导读:
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关注,从数据、情况分析到新法规施行保护,都无不在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不让孩子的童年蒙灰,为守护成长中的小嫩芽,在家庭、学校、社会建立起...
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关注,从数据、情况分析到新法规施行保护,都无不在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不让孩子的童年蒙灰,为守护成长中的小嫩芽,在家庭、学校、社会建立起心理指导、心理教育的花墙。
《小学生心理健康1-6年级(全彩绘本)》由华南师大附小编写。华南师大附小创校已有近85年历史,它是一所以科研引领着学校不断发展,以优秀的教学质量赢取社会良好口碑的学校。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倾心打造的这套心理健康教育省示范学校读本,适合老师、家长、学生阅读,了解孩子的各种情绪与行为,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全套6册彩色绘本,人物形象生动有趣,不仅帮助孩子自主思考、拓展知识,也可以作为孩子绘画练习绘本。
儿基会和世卫组织在5日联合发布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目前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在中低收入国家,10至19岁青少年中约15%曾有过自杀念头;在15至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
儿基会执行主任亨丽埃塔·福尔表示,半数左右的心理问题出现在14岁以前,这意味着人们迫切需要创新的方法,尽早对青少年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诊断以及必要的治疗。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现在很少有孩子能够接受关于管理负面情绪的正确指导,也很少有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的孩子能够得到他们需要的帮助,这种现状必须改变。
近年来,青少年尤其是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抑郁症、焦虑症乃至自伤等极端行为的出现有低龄化的趋势。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高发态势,且问题多样性、复杂化,主要表现有情绪失控、强迫行为、暴力攻击、自伤轻生、言行怪异、自我封闭不与老师同学交流等,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有严重心理问题、需就医的学生并不罕见。
少年儿童缺乏对外来挫折与压力的对抗能力和自我判断能力,加之社会上和家长中普遍存在“小孩子哪有什么心理问题”的观念,导致早期、轻症的心理问题诊出率较低。面对这样的局面,多位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进行提早干预,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让童年蒙灰,不把童年的问题留到成年后、严重了才想去解决。她的建议是将心理健康培训提前到学前阶段,让孩子尽早学着了解自己,学着面对挫折和压力。
有严重心理问题、社会功能受损的青少年,需要专业、长期的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学校教师及心理教育工作者所能提供的心理支持主要针对发展性问题,目前以学校为基础的预防或干预体系已经不足以应对。
委员建议,一是在教育系统内,组织相关专家和权威机构开展调研,针对现阶段本市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建立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客观评价系统,和标准、高效的干预体系;二是开展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学生心理问题分析技能和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技能,学会面对心理问题孩子家长的沟通技巧;三是建立学校和班主任教师面对有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时的科学处置程序,并就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休学、复学等学籍管理问题给予明确规定;四在教育系统内建立市区级的系统心理评估与干预的机制和团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帮助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评估和转介,建立相应的转介通道。
从幼儿园到中学,对一些孩子的情绪化行为、异常行为不要轻易扣上“品德问题”的帽子,不把品德教育简单化,要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先把自己照顾好,才能对社会做贡献”的观念。
中国式家长的情感表达往往较为内敛,亲子之间缺乏融洽深入的沟通,而且相对于心理健康,家长往往更关注孩子的成绩,望子成龙式的施压容易产生亲子冲突,导致孩子情绪失控、压力巨大。
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在关注孩子情绪、心理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疏导情绪的方法。
广东省教育厅对外公布《广东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方案》(下文简称《行动方案》)。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新修改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起正式施行。其中,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干预机制作为其中一项,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近期,一些地方发生青少年自杀事件,令人痛心疾首。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遇到挫折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关爱。
据介绍,新修改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进一步完善对青少年的心理干预机制,明确了家庭、学校、政府等各方在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的责任。
在家庭保护方面,法律要求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在委托照护情形下,与未成年人、被委托人至少每周联系和交流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并给予未成年人亲情关爱等。
在学校保护方面,法律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学校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陆续出台了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的文件,逐年施行学生“减负”政策,例如禁止公布学生成绩、保障学生睡眠时间、不得以其他形式占用学生休息时间、一年级不准布置作业等,增强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成长。
家长、老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守护者。请家长与老师静下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守护童心。
少儿书法国赛报名点授权、中国书画培训师 / 考官培训交流、中国书画等级测评全国培训交流 / 教学实验测评 / 考点 / 考场报考点申请可联系各省区域负责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