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儿童听力问题大多可治(图)

原标题:儿童听力问题大多可治(图)

导读:

  2016年3月3日是第17次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次“国际爱耳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本次的主题确定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科主任陈锡辉教授表示,目前,...

  2016年3月3日是第17次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次“国际爱耳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本次的主题确定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科主任陈锡辉教授表示,目前,90%多的儿童听力问题,都可以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恢复听力,希望儿童听力问题能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配合医生做好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与跟踪检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种通过耳声发射技术,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一般仅需5~10分钟,其使用的探头柔软、无刺激、大小适度,对宝宝的耳朵和身体均无损伤。2004年12月我国卫生部已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我国法定的新生儿筛查项目。

  陈锡辉介绍,听力筛查分为几个阶段,最早是在宝宝出生的3天,使用听力筛查仪进行初筛,初筛“通过”的宝宝说明其当前听功能基本正常。而“未通过”的需要复诊,在42天、三个月、半年,几个阶段进一步进行听力评估,这时除应用耳声发射检测外,还可以应用声阻抗、脑干听性反应、多频稳态等电生理检测手段,如果多次评估都显示有耳聋,就需要干预治疗。

  婴幼儿听力损失将直接影响其语言的形成,导致发音不清,甚至聋哑。因此,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损伤至关重要。

  “现在能最早发现先天性耳聋是在胎儿时期,抽羊水、脐带血进行基因检测。”陈锡辉指出,有先天性耳聋家族史的家庭,特别一孩是先天性耳聋的,生二孩,需要做检测和筛查,可以筛查出80%的遗传性耳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科熊观霞教授指出,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有60%都曾经得过分泌性中耳炎,25%的学龄前儿童有多次反复发作的病史。因此,孩子一旦出现中耳炎要规范、及时治好,否则,急性中耳炎早期处理得不好,就会转成慢性中耳炎,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影响。

  因此,不仅是孩子出生时要重视听力筛查,家长还要持续关注孩子的听力问题,年龄小的孩子出现持续哭闹、烦躁、不吃奶、抓耳朵,大一点的孩子说耳朵痛或者看电视的声音特别大、经常听不见别人说话、学习成绩不明原因下降等,就应该警惕出现听力问题。

  熊观霞指出,有九成以上的儿童听力问题,可以通过科学手段进行恢复。例如,常见的轻度聋,是由耳屎或胎脂堵塞造成的,清理完了就没事了。如果是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下降,通过吃药、喷鼻等手段也可以治疗好,严重者可采取鼓膜置管等耳外科的治疗,效果也十分理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通过鼓室成形术重建听力。先天性的小耳畸形通过植入骨桥,也能纠正。如果是耳蜗有问题,也可以采用助听器、电子耳蜗。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4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