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餐具放在厕所出口带孩子看手机……仙桃早教机构乱象横生

原标题:餐具放在厕所出口带孩子看手机……仙桃早教机构乱象横生

导读:

  “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这是国务院办公厅于上月印发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的一句话,引发了很多新手妈妈的热切召唤:“...

  “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这是国务院办公厅于上月印发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的一句话,引发了很多新手妈妈的热切召唤:“第一批示范机构就落户在我们小区吧”。

  也难怪妈妈们有这样的期待,因为多数幼儿园都只招收3岁以上的孩子,“托儿所”已经成为妈妈们最渴望的稀缺资源。然而仙桃周刊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目前我市一些可接收3岁以下孩子的早教机构无资质、不规范经营现象普遍,一些早教机构出现了超范围经营、收费高、师资弱等问题,亟待监管。

  “二宝留给爷爷奶奶带,大宝我们实在带不了了,刚刚两岁,最近准备送到早教机构去。”日前,家住油榨湾的汪女士告诉记者,她最近忙着跟儿子找早教中心,“感觉太鱼龙混杂了,不知道怎么选择。”

  汪女士介绍,目前她走访的几家早教中心都是朋友推荐的,实地探访之后发现和自己想象中的相差太远。“首先是收费,一年学费差不多就得两万,我老公开玩笑,不如让我辞职在家带娃,还节省一点。然后就是早教内容,把孩子送去之后,很多早教机构的老师就专门带着孩子看电视看手机,这怎么能放心把孩子送去呢?”

  连日来,记者以给孩子找托管机构的名义,走访了我市多家能接受3岁以下孩子的早教机构。这些早教机构有的开在居民楼里,也有开在商住楼里,好一点的有工商部门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差一点的连营业执照也没有。记者随后在工商部门网站查询发现,这些早教机构经营范围以“教育咨询”“儿童室内游戏娱乐”居多,部分机构的经营范围还包括销售教育文化用品等,多数没能获得教育培训资质。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多数早教机构设有食堂提供供餐服务,然而按规定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却不多,很多都在超范围经营。

  6月16日上午,记者走访了位于沔阳大道三合鑫城三楼的“因为爱稚慧谷早教中心”。现场采访时发现,该中心由于通风口不多,室内空气混浊,从1岁多刚会走路到快3岁的小朋友都有,当天早教班和托管班正在同时进行。然而让记者感到诧异的是,在卫生间旁边放置着两个消毒柜,里面装满了孩子们的餐具,在洗手台对面的台面上电饭煲敞开放置,老师们却熟视无睹。

  我市一位从事幼儿教育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早教虽然重要,但早教机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早教机构雇的大部分是幼儿老师,之前从事的是3-6岁儿童的教育,而早教需要经过专业培训,专门从事0-3岁孩子的教育,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6月17日,记者又走访了位于星城国际附近的“真爱幼幼全日制早教”,当记者到达现场准备看一下环境时,却发现两位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在看手机。记者对于老师们的行为提出了质疑,“你们这样带着孩子看手机不会影响他们的视力吗?”在场老师表示,“因为刚刚带他们下来,只看10分钟。”

  记者询问一位工作人员有关老师的从业资格证等问题,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们都是从事专门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可以放心。”然而却并没有拿出相关证件。记者发现该机构也提供用餐服务,但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相关许可证不归她负责,而且没有位置摆放,所以无法向记者展示。

  在随后的采访中,一位从“红黄蓝亲子园”辞职的梁女士(化姓)向记者曝光了一些早教行业的内幕。“我在亲子园工作了几个月,根本就不需要教师资格证,上岗前培训一下就可以了。另外,教室里虽然有监控,还是有死角的,如果有特别喜欢哭的小朋友,就把他们拉到死角在ipad上看动画片。”她还说,“给家长看到的都是正规的一面,但私底下并不是那么严格。我之前带的那个托班放学之前都要给他们洗手消毒,老师们就一个盆一个毛巾洗一个班,后来班上大面积手足口感染。”

  记者调查发现,早教机构属于“多部门监管,多部门不管”的状态。根据《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成立教育培训机构需到教育行政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并需要符合多项条件,比如办学经费、注册资金、校舍面积、教学面积等都有明确规定。

  但是,由于教育部门注册门槛高,业内通行做法是,以咨询、文化或科技等公司名义向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经营范围涉及舞蹈、儿童摄影等,获得工商营业执照后,再变相进行教育培训。结果就是,因为没在教育部门备案,教育部门管不着,而工商部门平时只管经营,对教学内容不管。

  上述业内人士还解释,从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0-3岁的婴幼儿归计生部门管理,3-6岁的幼儿归教育部门管理,早教行业实际上就成了“几不管”的空白地带,教学质量、内部管理无人监管,乱象丛生。

  而对于不少急于把孩子送进“早教班”的家长,除了“无人带娃”的原因,还有不家长认为早教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对于这类人群,在采访中,多位从事多年幼教工作的老师认为,早教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每个学龄前孩子都需要的启蒙。但是,早教班只是实现早教的一个场所。在日常生活中,在家里能进行早教,在公园也能进行早教,去图书馆也能进行早教。这些早教场所没有高下之分,关键还是开展早教的人以及引导孩子的方法。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8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