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影城推荐】【起跑线】重视孩子教育的真正意义
导读:
现在,又有一部具备这样特质的印度神作诞生了!片名叫做 Hindi Medium,我国将它译作了 我们有一句著名的口号,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趣的是,看来很多印度...
现在,又有一部具备这样特质的印度神作诞生了!片名叫做 Hindi Medium,我国将它译作了
我们有一句著名的口号,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趣的是,看来很多印度人也认同这个观点。换言之,中国人认为,教育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印度虽然是与中国文化迥异的国家,但也认同这个观点。
《起跑线》讲述的就是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让女儿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费尽心思让她进入名校的故事。
妻子米图娘家家境优越,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印度,会讲英语,受高等教育,就算是体面的上等人了。可是偏偏拉吉是裁缝出生,连单词都拼不出几个,即使现在住着豪宅,雇着女佣,在别人眼里也是上不了台面的暴发户。
米图为此耿耿于怀,她的同学各个在社会上有头有脸,就她是土财主家的老婆,米图也知道拉吉是个好丈夫,就是“败”在他出身不好。
在印度,公立学校教育水平低、硬件设施差,但凡有点条件的家庭,都想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
米图想让孩子上排名第一的德利文法学校,可他们不住在学校的片区,所以第一件事就是买学区房。拉吉不同意,米图告诉他:
于是,拉吉和米图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抢夺起跑线的行列中,在期间,他们遇到了不计其数和他们一样的父母,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可谓是不辞辛劳。
拉吉第一次为女儿报名时,缺乏经验,结果排在了很后面,因为很多家长都提早排队,有的甚至凌晨12点就来了,为了确保位置不被抢走,甚至就地睡觉,用矿泉水瓶子接小便,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好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住在学区房,孩子的父母还要接受各种考核,除了学历、职业等硬性指标,父母的谈吐思维、衣着品味等等也要纳入考量,考核由笔试和面试两关组成,非常严苛,因此,父母觉得自己也要接受训练:
于是,来自中产阶层的拉吉夫妇,花重金搬进了学区房,并开始了一系列假装上流人士的行为,洋相百出。
拉吉英语说得不好,米图则在衣着搭配上,被嘲笑太土;两人出席上等社会派对时,和四周的“假斯文”格格不入......
一番烧钱又费力的奔波后,拉吉的女儿皮雅还是被学校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学校不想录用店铺老板的孩子”(拉吉是一家服装店老板)。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学校还说,孩子的智商够格,问题出在拉吉夫妇身上,这夫妻俩的智商不够,说明孩子的未来智商发展前景堪忧,这也是拒绝的一个理由。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印度,政府还是要提倡所谓“教育公平”的。印度政府规定包括名校在内的每所学校,必须有25%的入学配额,留给贫困学生。
当拉吉对贫困生活表现出不适应时,他的贫民邻居热心的告诉他:做穷人,也是一门代代相传的“艺术”,好黑色幽默啊!
这位贫民邻居的孩子和冒充穷人的拉吉的孩子通过抽签争取学校给穷人的名额,结果拉吉的孩子抽到了名额。
我们的孩子得到教育的机会没了,你们把那机会给偷走了,为什么?是因为如果我们的孩子受教育了,他们会说英文了,那就没人伺候你们了,是吧?你不是同情我的孩子吗?你为什么剥夺了他的权利?现在你却在做慈善,我们不想被施舍,我想要我孩子的权利,他的权利被你夺走了,给了你女儿。”
拉吉非常愧疚,他找到这所名校的校长,告诉校长自己“冒充穷人”的真相,希望名额还给真正的穷人。校长是这么回答的:如果我把这个学位给一个贫困孩子,那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