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Level 1)初级课程培训班
导读:
从国家建设体育强国的大战略,到体育成绩纳入中考实打实的政策,加之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体育教育,正在收获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少儿体育培训整体市场以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为绝对主导,...
从国家建设体育强国的大战略,到体育成绩纳入中考实打实的政策,加之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体育教育,正在收获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少儿体育培训整体市场以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为绝对主导, 其市场潜在用户基数大,据多鲸教育研究院预估,到 2023 年,我国少儿体育培训市场规模将超过 1300 亿元。
在学校教育层面,自 2021 年中考改革以后,各地均在升学考试中上调了体育考试分数,体育教育受到与主课相当程度的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需求开始放量增长。目前全国已普遍实施体育中考,分值在 30 分到 100 分之间,2021 年起多数省份体育中考分值均已增加,且增幅较大。云南省已将体育中考分值上调至 100 分,与语文、数学、英语同分。其他省份也都在逐步调整优化体育素质评价内容及分值,河南省全省提分至 70 分,广州市由 60 分提升至 70 分,北京市由 40 分提升至 70 分。
在公众意识层面,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视,是推动体育教育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加之近两年的疫情,也让人们更加意识到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各地也纷纷出台“双减”落地政策。“双减”政策落地,让课外学科类培训机构逐渐消失,属于非学科的体育类培训迅速升温,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数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1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提出 8 个方面任务,包括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营造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等。这一政策文件再次直接带动了中国体育产业新一轮的增长。
2021年9月6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非学科类人员(体育类)应具备相关行业资质证书或专业能力证明。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将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培训机构的星级评定工作,定期发布白名单、黑名单,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将迎来规范发展。
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明确提出,课外体育培训主体的执教人员至少持有一个证书。中小学校在完成教学计划后,应因地制宜将体育场地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开放,可组织学校体育社团或遴选符合条件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等为学生提供课外体育培训服务。
2022年1月,体育总局青少司组织体育总局装备中心(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完成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基本要求》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执教人员应持有国家颁发的有效资格证书上岗工作。
2022年2月9日,教育部、中央编办、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校外培训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作执法的组织协调,重点负责对无证经营、违反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人员、培训收费规定、违规举办竞赛及其他违法违规情况进行监管执法,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2022年3月3日,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公告》提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
2022年3月23日,中办国办联合发文《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让每个青少年较好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培育运动项目人口。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支持体校、体育俱乐部进入学校、青少年宫开设公益性课后体育兴趣班。支持学校、青少年宫和社会力量合作创建公益性体育俱乐部。
2021年11月26日,天津市率先出台了《天津市非学科类(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进一步规范体育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要求教学教研人员必须持有体育学科教师资格证或体育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能力证明)之一。
2021年12月28日,河北省印发《河北省非学科(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通知,校外培训机构,应具有与培训类别、层次、规模相适应的,有资质的从业人员,教学人员、教研人员应持有至少一种证书。
2022年2月7日,北京市体育局会同相关部门编制的《北京市体育培训机构综合监管合规手册(2022年)》要求,线上或线下方式开展课外体育培训的执教人员应按照《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持有至少一种证书。
2022年2月15日,江苏省体育局出台了《江苏省青少年(幼儿)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明确,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应配备与培训项目和规模相适应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教练员应提供国家认可的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具备与培训项目相符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所提供的证书可通过政府官方平台查询核实。
2022年3月31日,北京市印发《关于做好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准入审查工作的通知》,在教练资质方面,要求教练必须具有大专以上高等教育学历或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学历,同时需要持有八类证书之一方可上岗。
2022年3月28日,湖南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文旅厅、省体育局联合出台《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意见》要求,教学教研人员应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持有政府部门颁发或认可的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师资格证》或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
2022年4月1日,上海多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校外培训机构设立与管理实施办法》,从事文化艺术、体育、科技、非学历文化知识等培训的,必须具备相应职业(专业)能力证明。
校外体育培训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在迎来政策红利的同时,持证上岗、规范监管也将进一步加强,为广大青少年参与课外体育培训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培训班,是儿童青少年体适能领域官方培训,该专业培训成为培养儿童青少年体适能基层教练人才的新平台。培训面向各从事儿童青少年体适能从业人员、健身教练、体育教师、K12教师转岗、科研人员、在校大学生、退役运动员、及孩子家长等,是儿童青少年体适能领域官方培训、最具权威性儿童青少年体适能证书。内容涉及儿童青少年生理特点与生长发育、健康与体适能、体能训练特点、运动能力测评方法、运动能力干预方案、综合体能训练方案、运动损伤预防、运动营养等内内容。
国家体育总局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培训课程本次为线上培训,课程和配套电子教材均以录制完成,放置于小鹅通学习平台,学员可在微信端小鹅通、小鹅通app、小鹅通PC端进行学习。
课程考试为在线自主申请考核,课时学完后点击 “课题互动 ”申请考试,需在6个月的期限内申请。考试内容包含理论和实操,实操考核为:视频讲解中的动作案例分析。考核有三次机会:一次考前测试、一次正式考试、一次免费补考。考核申请需在微信端进行,小鹅通app暂不支持考试申请。考试为百分制,60分即可通过考核。考核题型为客观题,以选择判断为主正式考试试题总数50道,考试结束后会立即显示考试成绩。
线分者便可获得教练员证书,考核通过后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根据报名系统内学员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证书发放。学员在考核通过后30天内会以快递形式收到纸质版证书。
学员微信扫描第三页二维码或者下方二维码进入官方唯一系统进行报名缴费,付款微信既为学习登录账户,一经报名不得更改和取消。购买课程后未学习未参加考核的,不退还任何费用。
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培训(Level1)”线上培训成为培养儿童青少年体适能基层教练人才的新平台。
全国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level1)线上培训班”课程自去年上线万人,并受到社会各界肯定。该课程是内容完善的儿童青少年体适能训练与培训体系,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培行业树立了标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