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习惯养成一小步 阳光成长一大步(组图)
导读:
核心提示“妈妈,您累了吧?我帮您提下袋子吧。”听到孩子口中说出这句话,家长汤培丽倍感欣慰,“自从孩子的学校——九龙坡区实验一小开展了学习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系列活动以来,自...
核心提示“妈妈,您累了吧?我帮您提下袋子吧。”听到孩子口中说出这句话,家长汤培丽倍感欣慰,“自从孩子的学校——九龙坡区实验一小开展了学习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系列活动以来,自己的孩子越来越懂事,不仅主动帮助我们拎东西,出门都会主动跟左邻右舍打招呼问好。”
“学《守则》只是手段,最终要把良好美德转化为孩子的自觉行动。”校长何静表示,自去年新版《守则》颁布以来,九龙坡区实验一小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践行《守则》与学校阳光教育结合,培养文明守法、个性开朗,有良好行为习惯的“阳光少年”。
在九龙坡区实验一小,每个班级教室都可以看到由孩子们手抄的一张张字迹稚嫩、语言真切的手抄报。孩子们精心编制的手抄报中既有新版《守则》内容的体现,也有他们对新版《守则》的感悟。每张手抄报图文并茂、精雕细琢,集合成校园内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守则》6-7字一句,朗朗上口,可操作性又强,”拥有30年教龄的肖玲老师对手抄报展评活动极为推崇,“通过亲手制作手抄报,孩子们更深刻理解《守则》要求的内容,特别是对照自己的行为,发现缺点和不足,促进自觉养成好习惯。”
事实上,围绕践行《守则》,对类似的主题活动,九龙坡区实验一小进行了系列化、有步骤的推进。从开学第一课的专项讲解,校广播站的学习总动员,《给家长的一封信》,在每个班级开展的《守则》作文展评、每周班会活动……孩子们的亲身感悟一个比一个精彩,点点滴滴的改变,让文明之风吹遍校园。
“学习《守则》,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副校长刘云表示,学校开展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今,每天的午会课、每周的校园广播以及常规课堂等都成为孩子“学守则”、“用守则”的舞台。
以活动育人,以环境育人。据了解,近一年,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就有近40项,名校开放周、“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阳光文明礼仪之星评选等系列活动,为师生营造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育人氛围。
学生陈罗昕的家长反映,以前是催促孩子做作业,现在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很高。有一次为了完成班级阳光小课堂任务,当好“小老师”,周末非常认真地准备教案课件,连平时喜欢的游戏都不玩了。
培育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并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在这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践行《守则》不只是学校、学生的事情,家长对《守则》的学习、理解及配合,是影响《守则》能否落实的关键。
九龙坡区实验一小深谙此道,在开学第二周就下发《给家长的一封信》,期望家长做到言传身教,培育良好的家风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以前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老是忙于工作,把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学校,这是不对的。”一位家长深有感触,现在他们在家里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矩,比如待人接物的礼仪、不比吃穿、勤劳节俭的规定等,让孩子和家长共同进步。
家校共育,九龙坡区实验一小并没有完全停留在简单的“告知”阶段。“一年级学生举行入队仪式时,我们会邀请家长们参加,让他们见证孩子们第一次加入社会组织的重要时刻。”校长何静说,这种有家长参与的重要仪式,对孩子们的鼓励特别大,既让孩子们更感受到庄严神圣,也让家长“时光倒流”,回到自己的童年时刻,更容易读懂孩子。
“在践行《守则》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家长范小红也深有同感,很多良好习惯、文明行为的养成离不开家校共同努力,学校组织的亲子游戏、家庭教育讲座、好家风调查等活动都在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最终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经过一系列的家校共育活动与引导,学校不少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我家小孩现在出门会不断强调过马路等红绿灯、垃圾不能随手扔,有时候比大人更遵守社会秩序,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学生张淇媛的家长说道。
事实上,践行《守则》,与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开朗的“阳光少年”的目标不谋而合。在平日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坚持“让教育充满阳光”的“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阳光德育交流活动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设阳光大道。
“如果你眼中有阳光,那么你的心灵就有阳光,如果你的心灵有阳光,那么我们的世界就充满阳光。”这是九龙坡区实验一小全体师生对“阳光教育”的理解。为此,学校开展了《在风雨中扬帆起航》、《诚实得到友谊》、《我的书包谁来背》等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以团体交流和游戏体验的形式,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会到自信、毅力、诚信、自立自强等优秀品质与品德。
“考虑到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相对比较自私,所以平时经常鼓励孩子献爱心、参加公益活动。”何静表示,在去年6月的赠书活动中,就有六年级13位毕业学生代表主动向学校阅览室赠书近300册世界名著,将知识的力量传递给全校同学。孩子们觉得,他们正在做自己小学生涯的最后一些事,简单却很有意义。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大力开展学生全科阅读计划,邀请著名作家赵丽宏、汤素兰到校讲述他的阅读故事,每个班级创设图书角,每个学生自制读书卡,举办阳光读书节活动……浓浓的书香氛围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如今,没到午休或课间,随处可见孩子们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安静地享受阅读的快乐。
育人,就是一点一滴的日常教育,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格。学生张潇丹有一次在网上看到荣昌一所偏远村小的孩子缺少体育用品,上体育课没什么玩的,只有一个破破烂烂的篮球。得知这一情况后,张潇丹主动联系村小,和父母坐了4个小时车程赶到学校,将自己平时积攒的钢琴演出的收益捐献出来。
“说阳光的话、办阳光的事、做阳光的人”,正是九龙坡区实验一小践行的一系列围绕“阳光教育”办学理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们逐步成为“阳光少年”,在成长道路上迈开最坚实的一步,走向更阳光的未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