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习少儿舞蹈、少儿声乐、等艺术美育课程不再是业余爱好!
导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落实。 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落实。
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目前全国已有4个省开展了美育中考评分,6个省、12个城市开始了美育中考评分,分数在10-40分之间,云南省今年将增加到40分。这个试点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基础。下一步要把美育中考工作做得更扎实,力争到2022年全覆盖,全面实施美育中考。
1、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体现中国美育精神和民族审美特征的丰富美育资源,如精神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促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
2、课程设置。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包括音乐、艺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开展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学前教育艺术游戏。义务教育阶段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设音乐、艺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高中开设多元化艺术课程,增加艺术课程的选择性。职业教育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加强实践,开设反映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
3、科学定位课程目标。构建大、中、小学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孩子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兴趣和风格,帮助学生掌握生掌握项艺术特长。丰富高中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文化观。加强艺术实践,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学生提高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和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4、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写教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扎根中国,融入中外,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风格优雅,突出中国美育精神,充分体现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和实践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围绕课程目标选择教材,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注重教材纵向衔接,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中小学美育教材按规定审批后使用。高校落实美育教材建设主体责任,做好教材研究、编写和使用工作,探索形成以美学艺术史、艺术欣赏和艺术实践为主体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体系。
5、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严格执行开设学校美育课程的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开设美育课程。在高等教育阶段,将公共艺术课程和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只有完成公共艺术课程才能毕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美学艺术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6、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特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造性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特长。成立全国高校和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培养一批**的美育教学成果和名师工作室,建设一批美育实践,开发一批优质的美育课程数字教育资源。推动优雅艺术进校园,继续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创作和推广高校原创文化产品,用大爱育学生,用大美绘画代代相传,努力培养精神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新时代青少年。
7、丰富艺术实践活动。面向大家,建立正常的学生艺术表演机制,大力推进合唱、合奏、集体舞蹈、教科书剧、艺术实践研讨会、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实践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部门、学校等群体展示交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每年举办大中小学生艺术专题展览,每三年组织一次省级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综合艺术展览。加强国家示范性大中小学学生艺术团建设,选拔**学生艺术团参加国家重大演出,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发挥示范**作用。
推进评价改革。将中小学生学习音乐、艺术、书法等艺术课程,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纳入学术要求,探索将艺术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科目纳入高中入学考试改革试点,纳入高中入学考试,按照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的评价。
8、加快艺术学科创新发展。专业艺术教育坚持以**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艺术专业体系,加强国家**艺术专业建设,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能力。艺术师范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为基础,坚定办学方向,坚持师范特色,坚持服务需求,加强实践环节,构建协同教育机制,鼓励艺术教师双向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艺术创新团队和平台,整合美学、艺术、教育等学科资源,加强美育基础理论建设,建设一批高端美育智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