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防骗的最好办法是养成看新闻习惯

原标题:防骗的最好办法是养成看新闻习惯

导读:

  天真的冷了。旅游业进入淡季,在此背景下,“广东19家自然保护地免费开放2个月”(大洋网12月8日),是与市场接轨之举。近年来,淡季免费、打折,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营者与消...

  天真的冷了。旅游业进入淡季,在此背景下,“广东19家自然保护地免费开放2个月”(大洋网12月8日),是与市场接轨之举。近年来,淡季免费、打折,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营者与消费双赢,正成为越来越多国企的选择。

  资源要擅于利用,也要擅于保护。应该说,广东人在资源保护方面,觉悟很高,你看,“广东逾10万人注册护河志愿者,累计服务时数43万小时”(《新快报》12月6日)。套用一句歌词评价: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生态环境将变成美好人间。

  享受“美好人间”,既需要奉献精神,也要有防范意识。否则,一旦被骗,生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比如说,“痴心网恋的女友竟是男儿身,深圳男子3年被骗走20余万元”(金羊网12月6日)。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种骗局的新闻价值是非常低的,因为过去多年来很常见,防骗知识的普及率相当之高,所以,近年来这样的骗局越来越少见。现在,竟然还有人中招,而且是3年来不断为一个素未真正谋面的人转钱,让人匪夷所思。只能说,此男活在幻想世界,不关注人间烟火。

  讲真,信息社会不关注社会信息、新闻动态,很容易成为“无知者”。无知,当然容易受骗,无知,当然会把老骗局当成“新事物”。你看,“肇庆一咖啡店暗藏‘感情陷阱’,日均非法获利上万元”(中国新闻网12月6日)。这里所谓的“感情陷阱”,其实就是“酒托”,媒体深知“酒托”无新意,就在标题中换了个说法。被女方约到酒吧、咖啡店见个面,消费就高达数千元,显然不正常。防范“酒托”所骗固然需要洁身自好,更需要养成看新闻的习惯,从新闻中获取见识。

  每日经济新闻21点丨中证登就证券非交易过户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安信策略:春季行情已提前展开的判断恐怕为时尚早;广东ETC用户总量为中国内地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20点 深圳写字楼部分租金暴跌40%;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钱逢胜辞去两家上市公司独董职务;以色列总理:将根据需要在加沙地带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

  每日经济新闻19点丨淘宝起诉“职业吃货”第一案:女子一个月网购退款624笔被告;10个月卖出近20亿!全球80%圣诞用品出自中国;ETF的集合申购机制正在研究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36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