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跨文化沟通与语言能力建设有哪些新形势? 上财这个国际研讨会展开热议

原标题:跨文化沟通与语言能力建设有哪些新形势? 上财这个国际研讨会展开热议

导读:

  近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上海财经大学-赫尔辛基大学联合跨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与语言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语言研究青年学者海上论坛在上海财...

  近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上海财经大学-赫尔辛基大学联合跨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与语言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语言研究青年学者海上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研讨会聚焦跨文化沟通与语言能力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主要围绕“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研究、组织机构与跨国企业(多语)语言能力建设、跨文化与多语教育等热门议题展开研讨。

  在主旨发言环节,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李宇明教授深入分析了中国语言政策发展面临的“两个共同工体”构建、人工智能时代以及中华文化弘扬和中国经济发展三大新形势。英国巴斯大学Xiao Lan Curdt-Christiansen教授介绍了巴斯大学新成立的中国与东亚教育研究中心的目标与战略,并着重介绍了中心语言与教育小组的主要研究活动,指出探索中国和东亚教育发展意义和潜在成果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应用语言学中心主任李嵬院士则结合语言景观和语言政策的研究,聚焦目前受关注较少的书写混码现象,讲述了文字系统和文字书写混码现象的重要社会文化和政治含义。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赵珂教授通过三个个案研究探讨了中国双语及多语跨国公司的语言管理,指出公司之间与内部均存在不同的语言信念以及跨国公司在实施语言政策时使用的主要语言管理策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伟教授调研了国际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中文语用能力的习得发展,研究表明,留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语用能力发展受到留学时间、二语水平、与母语使用者的接触等多方面影响。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李茨婷教授和研究生李文栋调查了在中国留学的国际学生的社交网络对他们语用选择的影响,发现为了趋同或偏离汉语规则,参与者在使用、拒绝使用或创新修饰语中呈现了充分的主观能动性。

  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郑泳滟教授调研了母语为汉语、第一外语为英语的学生学习西班牙语的动机,分组对照研究发现自愿学习者多呈现实现多语自我的积极性,而非自愿学习者的动机则主要受到英语普及化以及国家外语政策的影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高雪松教授和澳门大学龚阳博士以教师身份视角探究在跨文化教学语境中对外汉语教师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师们的教学策略与他们的社会文化身份与职业身份有密切的联系与互动。

  研讨会还开设了参会者与期刊主编对话环节。与会者踊跃参与,就期刊文章的质量把控、跨学科文章的发表等方面提出问题,几位主编从各自不同的期刊角度出发回答了问题,并与与会者开展了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90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