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0位家长学习处理亲子关系
导读:
不吼不叫咋管娃?吼了娃又后悔不已,怎么办?日前,由昆明日报社、“昆明教育”微信公众号发起的“第二期21天戒吼打卡”活动划上句号,在“21天戒吼打卡”挑战中,100位参与者只...
不吼不叫咋管娃?吼了娃又后悔不已,怎么办?日前,由昆明日报社、“昆明教育”微信公众号发起的“第二期21天戒吼打卡”活动划上句号,在“21天戒吼打卡”挑战中,100位参与者只有9人成功。
活动于3月初正式启动,活动报名通知发出后2小时,100个名额就被一抢而空。根据活动要求,家长们在21天内需要每天登录打卡小程序分享当天与孩子交流的心得,并且通过社群陪伴,和参加活动的家长共同交流,找到和孩子更好相处的方式。21天之后,100位家长中,只有9人做到了每天打卡,还有5%的家长打卡18—20天,其余大多数家长打卡情况不一。
问及没能坚持打卡的原因,不少家长坦言因为工作繁忙或是要管孩子作业、要哄孩子睡觉等因素,从而忘记了打卡。也有家长表示,因为在21天中,忍不住吼了孩子,所以便放弃了打卡。活动组织者表示,其实在活动一开始时就告知过各位家长,即使吼了孩子也没有关系,只要坚持记录,分享当天的心得,还是可以继续打卡的,“我们希望家长们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自省,回望自己21天一路走来的旅程,重新审视亲子关系和育儿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期戒吼打卡活动时,参与者几乎清一色都是母亲,第二期活动中则有了一位奶奶和几位爸爸的身影,经过统计,参与活动的父亲人数比例占12%。二年级女孩汐汐的爸爸说自己参加戒吼活动,是为了给孩子呈现一个不一样的爸爸,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参与者涵涵爸爸则在打卡日记中写到:“每天坚持打卡,虽然偶尔还是忍不住吼了孩子,但是世间最难做的事就是坚持,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心,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已成为常态,主要体现在教育子女的时间投入上,虽然这跟不少父亲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承担者有关,但应该有所警醒的是,父亲长期缺位给孩子安全感、责任感带去的伤害,所以我们鼓励父亲多参与到子女的教育中去,并且要避免用物质奖励取代精神陪伴。”昆明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市妇联家庭教育讲师过晓松说。
专家进群探讨育儿线天内,每周五中午,都会有一位专家进群,为家长们解疑答惑,且每周的主题均不相同,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到“儿童时间管理”,再到“父母的情绪管理”,3位专家通过在线语音的方式,与家长们分析探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这21天里,虽然我没有做到完全不吼,但是我在努力学习克制,也从群里其他父母那里学到了一些教育方式,正在慢慢摸索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养育办法,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和孩子如何相处。”二年级男孩晨晨爸爸说。
戒吼活动结束了,那以后是不是就可以开始吼孩子了?很多参加完活动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疑虑与困惑。在最后一周出场答疑的专家——儿童游戏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莉看来,父母完全隐忍住自己的情绪,极力去压抑自己不吼孩子,这是不对的,也是很难做到的。父母更应该做的是关照好自己的情绪,并在情绪平和、稳定的状态下,做出适当的行为。“当愤怒情绪到来的时候,不妨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等内心稍许有力量了,再来处理事情,而不是在气头上做出伤害亲子关系的行为。”王莉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