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如何破解亲子沟通难? 心理教师教你“四步曲”

原标题:如何破解亲子沟通难? 心理教师教你“四步曲”

导读:

  本期值班心理教师 童平香 龙城高级中学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龙岗区义工联资深注册义工、龙岗区“携手未来”周末公益讲堂讲师。热心公益,多次为中小学及幼儿园家长举办公益...

  本期值班心理教师 童平香 龙城高级中学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龙岗区义工联资深注册义工、龙岗区“携手未来”周末公益讲堂讲师。热心公益,多次为中小学及幼儿园家长举办公益讲座,获得广泛好评;接受过心理危机干预、精神分析和心理热线员等专业培训;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擅长咨询领域,包括亲子关系及学生人际交往、压力与情绪管理、行为习惯养成等。

  亲子沟通困难一直是许多父母的烦恼。随着龙岗区未成年人心理热线知名度提高,这方面的求助电话也越来越多。“当家长不能理解或接受孩子的某些行为时,他们通常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很少去想自己和家庭教育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本期值班心理教师童平香说,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行为方面的问题,谈到亲子沟通的困难,家长要么说“孩子喜欢顶嘴”,要么说“孩子很叛逆”,感觉难以与孩子沟通……

  当孩子因犯错遭受严厉惩罚时,他为了回避惩罚带来的痛苦,通常极力否认自己的错误,而家长普遍认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孩子这样“死不认错”的态度令人恼怒;当孩子受到冤枉时,他认为对老师或父母说了也不被相信,说也白说;当孩子顶嘴时,说明他不认同你的说法,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却被父母扣以“犟”“叛逆”的标签。所有这些沟通不畅的情形中,父母很少去体会孩子的感受,了解他们情绪背后的真实动机,而是只看到结果——就是孩子没有听从自己的要求,没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极少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家长无论怎样打骂说理都无法走进孩子内心。

  ❷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如人意的行为时,请放下主观判断、评价,多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想办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要,避免主观臆测、想当然,甚至以成人视角去解读孩子的行为;

  ❸避免给孩子贴标签,因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预期有可能变成现实,父母对孩子的不良性评价语言有可能真的变成现实;

  ❹引导孩子通过恰当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宣泄情绪,而不是以与他人对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采取这样的沟通方式,对孩子没有任何指责批评,只是表达父母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就会避免孩子的敌意和抵触情绪,孩子自然愿意说出心里话。同样,当孩子遇到情绪困扰时,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采取这4个步骤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被他人所理解,而不是以对立、拒绝交流的方式来面对问题。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9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