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高考、中考小升初考试改革家长务必要了解|东西黑板报
导读:
教育部1月15日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意见提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
教育部1月15日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意见提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停止使用。
3)专业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5)成绩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来源:教育部网站,新浪教育)
这是自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完成的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导向性更为明确。
首先,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而强基计划的综合成绩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这意味着,自主招生彻底被终结,高考裸考成绩在上大学(特别是上好大学)这个重要的关口,更加的“决定性”!
其次,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量子通信,都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作有力支撑,基础学科对于原始创新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大学科,加上“大语文”,会成为中学生最需要重视的Top 5。
另外,强基计划中明确提到了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要占一定比例,提出“体育测试”是录取的重要依据。和前段时间中考的改革新闻形成了联动,中考先动,高考跟上,亮出的指挥棒前后呼应。
最后,提两个仍待观察的点:信息科学没有出现在强基计划,在高考中处于什么地位,还不得而知;历史、哲学、古文字学这三门学科,特别是后两门,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比较弱,出现在基础学科列表中,稍感意外。
近日北京市教委表示,今年要出台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新的课程体系,希望能推动在中小学阶段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同时也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未来北京市中考的体育的分值要不要提,提多少。(来源:北京晚报)
考试历来是教育的指挥棒。不久前云南中考改革,将体育从原来的50分大幅提升为100分,在全国“带了个好头”,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在北京市教委的这轮新论证,可以说就是其激起的一圈涟漪,体育对中考成绩非常重要,确定就是必然。
在很多中小学,体育课的地位异常尴尬,称其为边缘课程都毫不为过,体育课被其他课挤占基本是常态,道理很简单,体育不占分数,根子还是在考试。所以,重视体育,在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的制度尚未落实之前,应该先从不占用每一节体育课做起。而要在根上重视体育,还是要落实到考试的分值,让体育在各类考试中被赋予与语数外相近“分量”的分值。
结合前面高考改革和去年小升考试改革的新闻,我们总结出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三大升学考试改革: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先后公布了本科生录取情况,截止北京时间1月16日,牛津大学共向中国学生发放116份预录取通知;剑桥大学一共向中国籍学生发放了99份预录取offer。
据官网数据,牛津大学过去3年中国大陆地区学生的录取发放数量排名第二,仅次于英国本土学生;而在剑桥大学录取的国际生中,中国学生的占比也同样是最高的。目前在地域表现上,上海地区学生获得牛津大学offer最多,而广东地区学生获得剑桥大学offer最多。其中,上海领科国际学校获得10份牛津预录取,是目前获得牛津大学预录offer最多的院校;而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截至目前则收获了19份剑桥大学预录offer,暂列全国第一。(来源:新浪教育)
近日,《欧洲时报》英国版微信公众号刊登文章,讲述了几位留英中国学生毕业后回国求职的经历和对留学生求职者的建议。其中提到,英语已经不再是“海龟”求职时的最大加分项了。HR并不会特别在意留学生身份,除非应聘者毕业于世界名校,企业更加看重的还是个人能力和过往经历。
在智库的报告中显示,“海归普遍认为自己在国内发展的语言优势正逐渐下降,而国际视野带来的优势则随着我国全球化发展的日益深入而不断提升”。(来源:中国新闻网,欧洲时报)
从今天开始,基本上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都迎来了寒假的到来。近一个月的假期,是孩子们在紧张的学期生活后按下的“暂停键。
但这个暂停键并不意味着,到了假期, 就可以睡懒觉、玩游戏、作业也不好好完成......相反,假期时间相对充裕,正是培养学习好习惯的绝佳机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