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爸爸获“提名奖”女儿得“市长奖”丨 科创为家庭教育注入新内涵

原标题:爸爸获“提名奖”女儿得“市长奖”丨 科创为家庭教育注入新内涵

导读:

  11月27日下午,市委、市长应勇邀请了一群年轻客人前来做客,并亲切地和他们聊起了科创话题。这群年轻的客人,平均年龄22岁,他们是刚刚荣获第七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11月27日下午,市委、市长应勇邀请了一群年轻客人前来做客,并亲切地和他们聊起了科创话题。这群年轻的客人,平均年龄22岁,他们是刚刚荣获第七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和提名奖的青年学子。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张镜如正是其中的一员,她是本届“市长奖”的获得者,而她的爸爸张治则是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获得者,科技创新成了父女俩共同的追求。

  “有些意外,更有惊喜,这对女儿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褒奖。”本次市长奖获得者张镜如的父亲、上海电教馆馆长张治笑称。据了解,目前就读于复旦附中高二的“00”后女孩张镜如是个十足的“科创迷”。她不仅全面发展,在校担任班长、学生科学院院长,还曾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少先队员。生活中的她也涉猎广泛,文理兼修。张治告诉记者,女儿的课题《谁是鼠大王》灵感来源于《理想国》,从动物行为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探究实验环境中小鼠的等级现象。此课题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及ISEF入围资格,还曾获国际体外生物学协会杰出成就奖,上海市应用数学竞赛、生活中的物理一等奖,以及北大模拟联合国最佳学术奖等。

  谈及对女儿的培养,张治坦言,并没有什么秘诀。“我和妻子始终竭尽全力为孩子打造宽松、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即使工作繁忙,也一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探究她感兴趣的事物。”女儿幼时的一次经历令张治记忆犹新。当时,张镜如问爸爸,螺丝钉种在土里可以长出新螺丝吗?张治并没有直接告诉女儿答案,而是和女儿一起实践了“种植螺丝”的过程,这让她悟出了金属不是植物的道理。“在别人看来,也许一句话就解决的事,这样大费周章实属徒劳,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女儿科创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记录实验感受,并为了印证结论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等一系列的操作经验都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这难道不是更鲜活的收获吗?”

  正是有了张镜如父母自幼对女儿好奇心的呵护与鼓励,积累孕育了她对科创、大自然探究的浓厚兴趣。“爸爸曾是第三届市长奖提名奖的获奖者,在科学创新上对我影响很大。”17岁的张镜如自豪地说。她戏称自己是个脑洞大开的人,“幸运的是,父母总是非常支持我的各种尝试,也并不要求我一定要得到什么探究结果。享受过程,就是最大的收获。”

  据悉,“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经市政府批准,由团市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市学联和市少工委共同组织实施。自2003年起,已先后产生了72名“市长奖”获得者和67名提名奖获得者,涌现出一大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俱佳的优秀人才。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34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