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导读: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里包含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小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帮助提升孩子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共同...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里包含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小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帮助提升孩子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好的习惯会使你受益终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人并不是单纯地受理性支配,还要受自己思维和行为惯性的制约,良好的习惯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认为习惯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朝夕相处的生活早已在孩子的幼小的心灵中扮演着重要的位置。现在的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项内容极为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作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家长在教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对生活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的模仿。模仿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生动教材。所以父母具有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
父母的日常行为习惯是教育子女最好的典范。做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要处处小心谨慎,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尊敬长辈是传统美德,教育孩子尊敬长辈,父母首先要尊重老人,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感化,使孩子学会从小就尊重别人。教育孩子在学校,见到老师或同学,要主动说一声“老师好”或“您好”,同时报以微笑;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在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时,要用微笑表示你的谅解;尊敬、爱护和关心老人,尊重外地人、有困难的人或残疾人,对他们有礼貌,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方便等等。
无论在学习、生活中都应该克服孩子的骄气和娇气。学习成绩好不能沾沾自喜,要懂得谦虚,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不断地完善自我。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克服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极力反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让她从小懂得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逐步适应环境,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惯,为今后的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诚实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尤显重要,所谓“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道理等等无不体现出诚信两字的重要性。就因现在的坑蒙骗不少见,作为家长更要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树立一面诚实守信的旗帜。从小让她认识到要想做事必先做人,讲话做事必定要言行一致,任何谎言都是不应该,而且应得到严厉地批评指正。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都在享受着它的利息。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清偿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
古语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也曾使我体会颇多,细细想来别有一番寓义。专家研究观察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
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小学一二年级是养成阶段,要让孩子逐渐养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按时学习等习惯,以适应今后紧张的学习需要。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小看的。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家长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读书,看报纸。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行为习惯做起,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能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影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教养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不妨从生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行为做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是老师教育孩子的第一课。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对于老师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新《纲要》中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纲要》第五部分“评价”这中又指出:“应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内在感受和表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即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注重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1.制订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制订学习计划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计划上注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可以列短期计划,也可以列长期计划。学习计划最好在家长的建议下让孩子自己制订,家长监督执行。例如小军比较爱看电视,制订计划时可以跳过动画片时间,这样可以使孩子容易接受一些。长此以往,不仅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孩子做事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2.与老师密切联系,耐心说服教育,家长应多与老师交流,询问孩子在校表现。如果孩子在校表现良好,可以用他在学校的表现要求他在家里也应如此表现;如果孩子在校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要与老师一块儿教育孩子,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帮助孩子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自觉约束自己不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习惯养成后要不断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如果孩子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可放手让孩子自觉学习,但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丢弃好习惯。
4.给孩子制订学习规范。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实际帮助制订具体的家庭学习规范,如设计一个时间表,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复习、预习功课、完成作业等,要求不完成学习任务就先不做其他事情,使孩子在家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规律,逐步养成习惯。
5.严格执行规范要求。规范制定后就不要轻易改变,关键是落实。父母要勤讲,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要尽量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使孩子愿意遵守规范,乐于执行有关要求。
6.多关心、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父母每天应抽出一定时间询问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应该在家里完成的学习任务,热情帮助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孩子感受到你时刻在关心他的学习。
,或给孩子支配固定的书桌椅、时间等用于学习,不要占用孩子的书桌堆放杂物或玩乐。也不要随便要求孩子在固定学习的时间做家务或其它事等等。
8.以身作则,给孩子作榜样。模仿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孩子来说,能否引起模仿,取决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因此孩子学习时,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应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如读书、看报等,能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则更好。大人不应该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另一方面自己又在起劲地玩扑克、看电视、猜拳行令等。这样既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给孩子的过失留有借口:你都没做好凭什么严格要求我。使习惯培养为空线.耐心训练指导。由于小学生自制力差,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违反行为规范,因此碰到孩子不按要求去做时千万不能急躁、放弃或放任自流,更不能讽刺或打骂孩子;要坚持正面引导,多表扬、少批评,晓之以理,持之以恒。
10.善于客观评估。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孩子的进步,对做得不够的,也应实事求是地指出努力的方向和方法,使孩子学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正确行为,修正不正确行为,从而尽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全部人的性格基本在3-6岁之间形成。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这个年龄主要是和父母待在一起,潜移默化影响其性格的就是父母。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就应该从娃娃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培养。
做游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遵守游戏规则。那么在我们很多家庭不是这样的,父母很难以自己站在孩童的心理去陪孩子,让其泡在众多的玩具堆想玩就玩,毫无规则。那么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就是从游戏开始的。无论做什么游戏,事先都要讲清楚游戏规则,前提是和孩子商量,孩子是认可的,然后建立好奖惩的方法,比如发放小星星给予奖励。如果孩子在游戏过程出现了犯规,不管孩子哭闹、撒娇都应遵守游戏规则。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认识理解游戏规则的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克制力和对自己决定事情的责任心。
很多母亲一听到婴儿哭,马上就喂奶。然后哭声停止了,看到婴儿满足的样子,母亲也忘记其实刚刚给他喂过奶。这样无形中条件反射建立了,通过哭可以获得吃奶满足感。其实婴儿吃奶的时间至少要间隔两个小时,所以尽量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其实是对婴儿一种意志力的磨炼。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也是这样的道理。
很多人会说这么小的孩子能做什么啊?其实从孩子能独立走的那天开始,就具备了劳动的能力。比如,你可以对他说:“帮爸爸把那只笔拿过来好吗?”然后指给他看,他会很高兴地为你做这件事情。稍大一点,可以给他分配点任务,比如帮扫地、擦桌子、浇花等等。这些简单的家务活可以使他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自信,同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所以有时候孩子表现的很积极,家长怕孩子做不好,或者心疼孩子,就什么都不让做,这是错误的思维,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产生挫折感,并逐渐滋生惰性。
没有爱的孩子,自我价值感会受到影响;而受到太多非理智的爱,孩子的自我欲望会膨胀,目空一切。比如家长对待爱哭的孩子,经常会这样说:“再苦我就不要你了、再苦就把你喂狼”,而如果这样说:“爸爸不喜欢哭的孩子,喜欢坚强的孩子”。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在恐吓威胁的语气,只会让孩子通过哭想获得什么而骤然截止,会使孩子对父母给予的爱而质疑,是否不爱我了;而后者会给孩子暗示我们要做坚强的孩子,生活中是需要做强者。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一些所谓善意的谎言,我们在心理门诊经常见到这样的,比如父母离异后,孩子知道的结果是其中一方因工作去国外了,可能要很久才能回来,怕孩子不能接受;孩子经常会问到我从哪里来的,家长会说捡的、而不能科学的解释;孩子对性的好奇,而家长认为过于早熟,随意搪塞两句就过去了等等。而有一天孩子没有完成学校留的作业向你撒谎了,谁的责任,父母的责任!如果你不想孩子欺骗你,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欺骗孩子,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谎。因为这时候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模仿。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撒谎行为,及早教育、及时纠正。
睿德青少年教育温馨提示: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好的品质,杜绝不良的信息灌输到他们的身心,在6岁之前,孩子所听到的、看到的、感觉到的,都应该是积极地、美好的,这样对孩子的优良个性和健全人格有着积极地影响。
展开全部这要结合你孩子的性格的本源的部分,然后决定修正的方向,DPA动态性格的研究显示,如同在DPA亲亲宝贝的系统中显示,我们家的孩子内敛一些,在他要购买果汁的时候,让大人猜。于是我就故意猜测一个错的结果(想买梨汁就购买苹果汁),给她购买他不想要的东西,然后看到他的表情不爽,就开始教导他,你明天如果让爸爸猜可能也会错、如果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让大人猜,而是直接说我要什么,你明天想要喝什么,他说我要喝梨汁,然后我和孩子就在傍晚的公园路上开始了“我要喝梨汁”,“我要喝梨汁”的声音和身影,这样的事情不停循环,让他看到性格中的不好的地方,用奖励的方式推动,慢慢的孩子就矫正过来了,现在孩子已经很主动去要东西了。性格是人生中的愧宝,需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基础来进行,而不要仅仅看习惯,如果仅仅从爱劳动,爱学习,不欺骗等方面,也许你的孩子成了一个将来在社会上受气的乖宝而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