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西精神疾病患者趋于低龄化 专家建议培养孩子健康性格
导读:
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10日电(范丽芳)“10多年前,来这里咨询的人寥寥无几,而且多是中年人,现在青少年占到40%以上,最小的有10岁。”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从事心理...
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10日电(范丽芳)“10多年前,来这里咨询的人寥寥无几,而且多是中年人,现在青少年占到40%以上,最小的有10岁。”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的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师张润琴向记者介绍,患者群体的低龄化和人数逐年增多,正在成为中国精神疾病的发展趋势。
近年,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加大,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精神发育障碍疾病愈发普遍,“开心”渐成奢侈品。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99.4万人。
“前段时间,有一个10岁的孩子,因为父亲教育严格,母亲在家里没有话语权,多种因素导致他患了强迫症。”张润琴说,十几年前,在病房里见到一个20多岁的人都觉得很稀奇。
不同年龄段的精神疾病形成于不同的原因。如,老年人会随着身体的衰老,各种心理机能逐渐衰退,面临许多心理卫生问题;中年人在家庭、单位与社会中都处在中坚地位,因而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最大,容易形成偏执型与慢性反应型精神病;青年最关心的是求学、求职、恋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保健问题。
“有的青年刚走向社会不适应新环境,心理苦闷、压抑;有的性情孤僻,不善与人交往;还有的是对异性的不适应导致心理压抑等,青年期常发生的精神分裂有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急性反应性精神病以及人格变态等。”“90后”的心理咨询师庄妍正在为一名同龄的女孩做治疗,“她主要是和家人的关系不和谐,常被催婚,已经在这里咨询了十几次”。
所谓心理健康,即没有遭受焦虑、抑郁、强迫等疾病症状的困扰,可以很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甚至是感到身心预约和内心的平衡、幸福。
针对此,张润琴建议,作为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一个心理健全的人会面对现实 ,从心里承认 、接受它 ,冷静分析现实情况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逐步改变不利状况,而不是白暴自弃 ,怨天尤人;一个头脑健全的人办事理智 、稳重 ,能听从合理建议,在需要时能够做出决定并乐于承担由自己决定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一个健康的 、成熟的人能够从爱自己及配偶 、孩子,亲戚 、朋友中得到乐趣 ,并肯花时间了解孩子的特殊要求 。对他人宽容理解。
“现在,山西省卫健委要求综合性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大众除了自我调整以外,有了更多渠道,另外随着大众越来越了解和重视心理问题,来求助的人也逐年增加,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局势。”张润琴介绍。(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