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深厚的土壤
导读:
党的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崇德向上的时代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培育才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党的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崇德向上的时代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培育才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基础性工程。面对荒芜的精神家园、杂草丛生的思想田垅,当前我们迫切需要用改革之犁深耕社会土壤,以清廉的党风,以良好的制度导向和法治环境,培育适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长的深厚土壤,为播撒信仰的种子做好准备。
只有让公民通过亲身体验的经历以及他所观察到的法律实践看到法治的力量,才能增强共同坚守公平正义的信念
西山华亭寺廊柱上有一联,其下联为:行善莫忘惩恶方有净土。此语透出的辩证思想,对于当前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颇有启示意义。
把对联放入现代语境中,“行善”之说不难理解,且正好契合国人内心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谐理想的追求。那么,惩恶呢?它的指向就是依法治国,为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提供有力保障。
审视时下一条条“抓眼球”的新闻,不管是医患暴力冲突、扶起老人被讹,还是北京摔婴案、男童被剐眼、东莞扫黄被质疑等等,透出的已不仅仅是道德失范问题,而是社会戾气弥漫,一些人罔顾法制,对法治权威产生的藐视心理。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旨归,但道德批判无法对恶行产生如法律宣判一样的震慑效力。特别是在商业文化泛化的社会环境下,要树立尊崇道义、贬斥势利、扶正祛邪的社会信心,最可依凭的是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
对于这一点,社会舆论已有所意识。在最近出现的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的争论中,“扶起人心”的道德发声占据了主流。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它不单独存在,而是与另一个观点紧紧捆绑在一起,那就是:要在此类纠纷中充分尊重证据、不预设立场、学会自我保护的法治思维逻辑。不少人还从中国大妈在美国社区跳广场舞被铐、内地游客在香港迪士尼打架被拘等新闻中,进一步认识到了道德养成与法治治理的相辅相成。
当下,与道德建设同样紧迫的是,增强政府和公民对现代法治的认知与认同,在社会治理中形成一种尊重法律、敬畏法律、认同法律价值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前提。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树立起规则思维和按规则办事的理念,规范由不同利益诉求、权利诉求而带来的各种行为选择,让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得到保护与彰显,让品格低下者也必须循规蹈矩。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只有通过亲身体验的经历以及他所观察到的法律实践看到法治的力量,才能增强共同坚守公平正义的信念。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就是培育和提升现代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机土壤。
转型期的中国,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人们心中激起波澜,有困惑、有烦恼、有不安、有期待……但越是在嘈杂的环境之中,越需要宁静致远、追问本心;越是泥沙俱下,越需要固守价值理念、脱开利益樊篱。国之立在于立人,人之立关键在于精神。
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可以多元,但占据主流位置的必须是昂扬向上的国家信念和公民品格。如今,很多人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其中反映强烈的就有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最为典型的就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还有贪腐问题。党风连着政风,也关系和影响着民风社风。看看掺杂使假、坑蒙拐骗、权钱交易……其中就有不良作风的影子。
但自去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重拳整治“四风”、重拳反腐倡廉,“苍蝇老虎一起打”,从中央到地方,各方各界都感受到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为之一新。群众可能记不住出台了多少禁令和厉行清廉务实为民的规定,但却能从年历遇冷、高档餐饮遇冷、特权车变乖等一个个具体变化中感受到徐徐清风。而这些变化,又让多少类似做“光盘族”、节俭过节、不送人情礼等观念深入民间,潜移默化。
新气象来之不易,它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社会大环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继续推动社会风气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还需趁势而上、多方着力。其中最关键的依然是抓牢党风政风建设,扛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面旗帜。而这,首先要担起责任的就是党员干部。
如果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地方依然专注于P跃进,而不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如何让人正确理解富强、文明、和谐的含义;如果面对约束权力的民意,我们还对把“三公”支出曝晒于阳光下不置可否,那么公正、法治的理念又将如何落地?“上下同欲者胜。”过去一年出现的社会气象变化,让我们更深入地读懂了群众的期待——坚守党的宗旨,用党风政风带民风,实现社会风气的良性互动,树立起当代社会的精神之柱。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古籍阅读和收藏产生浓厚兴趣,古籍拍卖行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原来在艺术市场上比较小众的古籍,逐渐开始吸引收藏者的眼光,古籍拍卖屡创新高。【详细】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详细】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重大。对广大思政课教师而言,要用实际行动推动党和国家有关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部署落地生根。【详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