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智库|群众戴口罩或将成习惯我国公共卫生物资储备应如何做

原标题:智库|群众戴口罩或将成习惯我国公共卫生物资储备应如何做

导读:

  庚子年的这个初春,主要作为医疗耗材的口罩,由于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NCP)疫情,原来价值几毛钱一个持续“一罩难求”。河南省长垣市作为中国医疗耗材之都,快速复工加...

  庚子年的这个初春,主要作为医疗耗材的口罩,由于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NCP)疫情,原来价值几毛钱一个持续“一罩难求”。河南省长垣市作为中国医疗耗材之都,快速复工加班加点投入到口罩的生产中,被中央级媒体和省级媒体专门报道。甚至有比亚迪、富士康、中石化等大企业临时跨界加入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的生产。中石化更中在微博喊出了一句“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口罩的急需和短缺程度可见一斑。

  就在武汉“封城”的1月23日前恐怕所有的人都觉得疫情离我们很远,即便是经历过2003年SARS的人们。但是回顾过去100年来,人类其实不断受到疫情的袭扰。1918年“大流感”,感染人数达到5亿人,死亡人数超过5000万;1957年的“亚洲流感”大约导致世界范围内约200万人死亡;2003年SARS共确诊病例8096例,死亡率9%;2014年埃博拉病毒感染28646人,其中11323例死亡,死亡率为40%。疫情导致发生地区生活工作遭受严重冲击,疫情过后受影响地区加大对疫苗和药物的研发生产、增加药品和卫生用品的储备、提升医疗基础设施供给、加强对疫情的预防和宣传工作。虽然随着管控能力的增强、国际协作的加深、重视程度的提升、医学的快速发展,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趋势似乎减弱,但疫情从未走远。

  口罩是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的用具。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根据用途,一般将口罩分为普通纱布口罩、医用口罩、日用防护型口罩和工业防尘口罩等四大类。疫情期间,大家重点关注的是医用口罩,作为防护用品的医用口罩此时已经具有公共品的属性。

  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我国口罩产业维持着高速发展,产值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2019年我国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约占全球的50%,产值达到102亿元。其中,医用口罩产值占比约54%。

  此次NCP疫情传播速度快,前期预警有偏差,使得感染人数突然持续大幅增长,导致各方面物资很快无法支撑医务人员诊治以及百姓防护的需求。

  医用口罩作为医用耗材,其生产量有较为稳定的需求,主要以医院、医疗机构为主,医院和医疗机构对口罩的采购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无论是生产厂商抑或是医疗机构都仅有稳定的少量库存,难以应对短期大幅增长的需求。根据2月2日工信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口罩的产能大约每天2000万只,但是医用的外科口罩产能只有220万只,医用的N95的产能仅有约60万只。而2018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30.0万人,突发疫情情况下,更多医护工作者同时投入到救治一线,显然医用口罩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医护人员的需求。

  疫情开始蔓延,我们能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警示是“勤洗手,戴口罩”,民用防护需求成为主要新增需求。我国家庭数量约4.3亿户,疫情期间,按照每个家庭两天允许一人出门购买生活必需品来计算,每天全国口罩需求就超过2亿只,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生产能力都难以满足的数量。加上人们恐慌性抢购、囤积口罩,进一步提高了需求数量。

  预计未来口罩等防护用品的需求由短期变长期,防护型口罩的市场结构将从原来主要的医疗机构使用迅速转变为医疗机构、家庭防护兼有的市场结构

  NCP疫情发生以来,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的储备不足暴露出了巨大问题。为了弥补缺口,一方面政府部门发动了口罩相关企业加紧生产,千方百计扩大产能;另一方面一批大型企业也“跨行”生产口罩、防护服等急需医疗卫生用品。本次疫情过后,政府部门将会收储企业的口罩富余产能,也必然会加大对口罩等医用用品的战略储备。

  NCP疫情中由于起初不了解、不重视以及后来的物资短缺,导致防护工作不到位,出现多位医务人员受到感染,未来医疗机构对防护物资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储备周期会加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更加密集的人口、更加便捷的交通、更加集中的食品快餐供应体系,都大大增加了未来传染病爆发的风险,在本次疫情过后,预计普通人群配戴口罩及少量家庭储备的习惯或将被逐渐培育起来。邻国日本,由于环境污染和几次疫情的缘故,形成了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习惯,日本卫生材料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全年口罩需求达到55亿只,平均每人每年43只口罩,而我国目前平均每人每年约5只口罩,口罩作为家庭防护用品将带来较大的市场需求。

  威廉·H·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中写道:“传染病在历史上出现的年代早于人类,未来也将会和人类天长地久共存,而且,它也一定会和从前一样,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政府部门的职责之一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既然疫情不会远离,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虽然我国早已建立起了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但是在面对SARS、汶川大地震和本次NCP疫情的时候,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物资储备明显不足。因此,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亟需优化完善。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根据需要储备物资的功能与特点,分别通过实物、资金等形式进行采购和储备。对于时效性强、较为稀缺的物资应进行适量实物采购储备;对于有效期短不便储备、短期可能产生较大需求的物资,可以借鉴美国模式,采用资金储备形式,充分发挥市场,与企业签订储备合同,制定调拨制度,要求相关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储备等等。

  重视对大型流行性传染病爆发潜在风险预警和防控,优化我国卫生应急物资的品种、数量和结构。建议在我国人口密集的几大城市群,以省卫健委为单位专门拨付财政资金适当增加相关卫生物资的储备,在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的节点城市的三甲医院,建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应急准备。引入现代物流管理,保障能够在疫情突发情况下实现全国应急物资统筹调度和快速达到。

  我国目前除了防霾口罩,在公共场所还未形成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的习惯,各级政府部门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从应对冬末春初本流行性呼吸道疾病为切入点,多种渠道宣传个人卫生防护知识和措施,引导人们特殊季节在公共场合主动佩戴口罩的良好卫生习惯。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应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全球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国际合作,共同建立公共卫生物资国际协调机制,为受影响地区提供急需的医疗物资援助。

  本文为政务等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33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