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想在人际交往中变得讨喜?试试“本·富兰克林效应”
导读: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本·富兰克林效应”告诉我们,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比你曾...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本·富兰克林效应”告诉我们,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比你曾经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帮助你。帮助过你的人倾向于再帮你第二次,所以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好感,主动开口是没坏处的。本文译自Medium,作者Barry Davret,原标题为 To Become Super-Likable, Practice “The Ben Franklin Effect”,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我第一次听说 “本·富兰克林效应”是在几年前的一次销售培训中,我被这个理论深深吸引了,所以想从富兰克林的自传中了解到更多。在书中,他讲述了一个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立法机关把对手变成朋友的故事。
富兰克林希望和一位议员对手成为朋友,或者至少消除他的敌意。他另辟蹊径,向这位议员借了一本他收藏的非常罕见稀奇的书。对手马上寄来了书,一周后富兰克林回信表示感谢。没想到,在下一次国会会议中,这位议员主动找富兰克林谈话,还非常客气,是之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最终,他们成为了一生的朋友。
虽然从逻辑上讲,如果你帮了别人一个忙,他也应该回报你,但根据富兰克林的这一理论,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一个人曾经帮过你,那你更有可能再次得到这个人的帮助。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能够对这种状况做出解释。所谓的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假设你帮了一个你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人,你就会经历认知失调,因为你的态度和行为是不一致的,你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失调状态。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非常喜欢这个小技巧。我一直缺乏个人魅力,很难结识新朋友。所以我渴望试试这个策略,目的不是为了操纵别人,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亲和力。
但要注意,你不能四处请求别人帮你的忙,指望他们满足你的所有要求。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很可能会惹恼他人。
如果您通读过富兰克林最初跟对手请求的片段,您可能会注意到第二个起作用的因素。他的请求不单纯是一个帮忙,而是一种特别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让他的对手感到自豪。
富兰克林的对手对他的珍本藏书感到非常自豪。富兰克林向对手借书的行为,表明了自己对他品味的认可。他含蓄地说:“你读书有很好的品味和判断力。”
你要注意到他人在谈话时透露出的微妙线索。他们以什么技能为傲?他们对什么有激情?你可以通过提问来了解他们的喜好和兴趣。注意他们说得最多的事情,这样你会发现对他们来说什么是重要的。获取到这些信息后,你可以向他们寻找小的帮助,来验证自己对他们热情之事的判断。
你请求别人帮的忙应该是简单的,但有意义的忙。不要让别人处于不舒服的境地,如果你应该为别人帮的这个忙付钱的话,千万不要要求他们无偿帮你,这绝对是一个让你不讨人喜欢的做法。
在第一步中,你已经知道了对方感到自豪和喜欢做的事情。也许你的一个熟人认为自己是个美食家,经常夸耀自己与当地餐馆的关系。而你刚好要和伴侣出去吃顿饭,那么机会就来了。你需要找一家好餐厅,你可以请那个你认识的美食家帮个忙。
如果她为自己在这种事情上感到自豪,她会感激你认可她的专业能力。而且因为要求很简单,所以她会答应的,甚至可能会亲自主动帮你预约。
一旦对方帮忙了,就一定要表示感谢。最开始,先真诚地表示感谢,可以说一下对方的帮忙对自己如何重要,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结尾再次表示感谢。比如,你可以说“谢谢你带我们去了那家餐厅,菜品非常好,我们在那吃的很开心,我的伴侣一直在说这件事。再次感谢,感谢你的帮忙。”
不要说“我欠你一个人情,你有什么事我一定会帮你”之类的话。这样的话听起来带有交易性。朋友之间应该是出于善意互相帮助,而不是交易。
本·富兰克林向对手借了一本书,也因此结交了一位一生的朋友。随随便便就去请别人帮忙不会让你更讨喜,这样做甚至会让别人吐槽你。相反,你要了解他人的热情和兴趣所在。有合适的机会时,向他人寻求有针对性的帮助。
期待您加入36氪官方创始人社群EClub,链接有价值的创业者与投资人,让创业更简单!详情请戳。
随着生活节奏工作方式的变化,有人感到无所适从,有人却抓住机遇“屯粮”。工作效率、人际交往、决策力等后天习得的能力很重要;非常时期,睡眠质量、情绪管理、习惯培养等个体管理也同样不容忽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