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李枚瑾:6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这样做才不会毁了孩子

原标题:李枚瑾:6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这样做才不会毁了孩子

导读: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大人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如果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么最重要的时间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大人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如果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么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李教授说这句话是有原因的,近年来,未满十四周岁杀人、伤人的情况,时常发生。不仅如此,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龄化情况正日益严重。

  还记得2004年那个震惊一时的案件吗?4名未成年人绑架同学后索要150万的赎金,并将同学残忍杀害,然而最终,却没有一个被判死刑。

  结果这4个孩子出了法庭后就相视而笑了,因为这和他们预想的一样,未成年人即使杀人也不会被判死刑,他们赌赢了,而这一幕,恰巧被记者拍了下来。不得不说,真是可恨又可悲!

  然而当采访他们家长的时候,父母却表示,孩子长大后自己实在是管不了了,到底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他们也很疑惑。

  所以,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连当今社会也是如此,未成年人犯罪屡屡增多。对此,李教授表示:管晚了。人的性格的培养,6岁之前才是关键期,超过了这个时间,家长在想强行纠正,恐怕就有些迟了。

  孩子出生以后,父母早期的陪伴至关重要。无论喜乐悲欢,只有依赖着父母,他们才能感受到安心和温暖。

  反之,如果家长从小就忽视孩子的感受,哭也不抱、不哄,闹了也不管,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就会形成一种不好的记忆,影响身心健全。

  再苦口婆心的规劝,都不如父母以身作则来的有效。家长只有亲身示范,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下才能受到好的熏陶。

  虽说是父母、长辈,但也要成为孩子的朋友,给孩子一定的尊重、信任才行。一有矛盾就对孩子恶言相向、甚至拳脚相加,孩子很可能变成一个暴躁易怒的人,这样是万万不可的。

  家长树立威信的过程,也就是给孩子定规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不要打骂、也不要讲大道理,孩子哭闹的时候听不进去。另外,更不能和孩子赌气转身离开,这样做毫无意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63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