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犯罪心理学教授:孩子6岁前规矩不立好 以后就不好管
导读:
父母对处于幼儿时期(六岁以下)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每个父母各有各的方法,都是希望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这世界上唯一不经培训就上岗的职业就是父母。很多时候可...
父母对处于幼儿时期(六岁以下)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每个父母各有各的方法,都是希望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这世界上唯一不经培训就上岗的职业就是父母。很多时候可能不经意间,父母的言行就带给孩子一些不好的影响。
李玫瑾教授长期研究犯罪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她认为,对六岁前的孩子进行教育,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本文摘编自李玫瑾教授在2008年6月15日于国家图书馆文津堂进行的一次讲座,名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内容有删改。
虽然这样可能会使孩子闹得更厉害。但却能给他们养成一个好习惯,如果等到孩子大一点了,比如十几岁的年纪,家长如果那时候才跟孩子说“不”,可能就有点晚了。到时候孩子可能会这么跟你闹:第一,离家出走,因为他长大了;第二,他甚至会跳楼自杀,还有服毒自杀的
这其实并不夸张,我曾经在《今日说法》节目中做过一个案例:一个十二岁男孩,因为被母亲骂了一顿,他就服毒自杀了。
我说,那是因为你的爱在他看来是没有限制的,他知道你爱他,所以就用你的爱来威胁你,只是他并不知道死的含义。
孩子在两岁之前的哭声一般都代表他们的痛苦,但是到三岁以后就不是了,这时候你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他就会哭,变得有目的性了,不再单纯是痛苦。
接下来就是对他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尽量不要让爷爷、奶奶等其他家庭成员参与进来,一个人就足够了。
我的孩子小时候也会跟我发脾气,每当这时候,我一般就安静地坐她旁边,她哭累了就会过来看我一眼,然后就接着哭,最后哭到筋疲力尽。
到了这个时候,就应该给点爱了拿热水给他擦擦脸。擦完以后孩子可能会觉得,你是不是“回心转意”了?
你没有对孩子进行打骂,只是以这种方式告诉他:没道理的发脾气,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一次之后他就会知道了。
这样,孩子以后就知道跟你交流了,这个关系一旦建立好了,孩子到青春期时,家长跟孩子就很容易相处了。
鱼片、巧克力等零食都是孩子爱吃的,刚开始时可以有意识地三天给他吃一次,坚持半个月到一个月,差不多养成习惯的时候,家长可以跟孩子提一个要求:这次给的东西如果你不吃,能保留三天,那三天过后我给你三份;但如果你吃了,三天后就不给了。
这样,孩子就知道用等待来获取更大的满足,这些都是克制孩子冲动的方法。等孩子上学后也是这样,家长要告诉孩子,现在的克制是为了今后的长远。如果一个孩子做不到这一点,那以后一定会出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私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在小时候都是靠别人来帮助他,他用不着帮助别人。当然,我们也不会指望五、六岁的孩子来帮我们。
这样下来造成的后果就是,有的孩子到高中甚至大学都不用为父母负责任何事情,他觉得只要管好自己就行。等他考上了大学,更会觉得他是凭借自己努力考上的,跟父母没什么关系。
比如,孩子小时候吃饭一般先是由大人喂着吃,然后才是自己吃。从孩子跟你吃饭开始,你就要给他立一个规矩:大人不动筷子之前你就不能先吃饭。
我们都知道,孩子下午放学一般在四、五点左右,这时候可能有的孩子就开始饿了,而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一般在六点前后,所以有很多爷爷奶奶心疼孩子,会让孩子自己先吃。
其实,我的观点是,饿这一个小时并不能饿坏他,虽然那种饥饿的感觉确实挺难受,但我们要知道,人生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他以后要走向社会、走向人生会面临着很多痛苦,需要让他有所体会。
人只有自己经历过一些痛苦才能体会别人的痛苦。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当你自己经历了某种痛苦后,别人再有类似的事情就能激起你的共鸣,其实孩子也一样。要极早通过这种小小的痛苦让他学会去理解别人。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女儿小时候,有一次我带她回爷爷奶奶家,她跟爷爷奶奶接触时间短,有点陌生。我给她剥橘子,她就在旁边看我剥,我剥完一个就给她一瓣,然后让她给爷爷送过去,她拿在手里看看我,看看爷爷,不想过去。于是我说:“如果你不给爷爷吃,我后边也不给你了。”就在她正犹豫的时候,她姑姑过来了,拉着她的小手说,咱们给爷爷送过去,这样她就跟过去了。爷爷拿到橘子后特别高兴地亲了她一下。第二瓣橘子我说去给奶奶送过去,她就乖乖给送过去了。第三瓣橘子我说给大姑,孩子就给大姑了。然后我说这瓣给爸爸。最后那瓣我给她的时候,她拿起来搁在我嘴里。最后我又拿了一个,整个剥好了,全部都给了她。
就是通过这个过程让她知道爷爷、奶奶、姑姑、爸爸、妈妈是一个家庭,要有家庭意识,通过这样简单的方法来防止孩子养成自私的习惯。就是心中要有别人。
我认为,挫折训练也是性格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学生虽然读到了大学、硕士、博士,但一旦遇到挫折,有的竟然选择轻生。这里面有的是因为论文被延迟答辩,有的是因为失恋他们一死了之,年纪轻轻就结束了自己生命,也没有考虑自己父母怎么办,这个首先是没有做到我刚才讲的克服自私,心中不会为别人考虑,然后就是没有忍耐力。
其实,忍耐力是和意志力相关的,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培养出来的,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吃点体力苦。
像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学校经常会有拉练,整个学校的人一起徒步行走,即使你很累也要跟着大队伍走。我觉得我们现在教育的一个缺点就是,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吃苦了,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小挫折归结到学校那里,动不动就把学校告了这样就导致学校很多事情不敢做了,即使是对孩子非常有效的训练。
如果学校确实伤害了孩子那当然可以把责任归到学校。但对于孩子的吃苦训练,如果不是学校来做,家长确实是很难做到的。父母真的有时间有精力会带着孩子步行走上三天吗?当然不可能,但学校可以。
大家都知道,到了游泳池,一般教练都会让家长离开,因为孩子在家长面前一旦遇到点挫折就会去找家长了,那就永远学不会了。在教练的训练下,孩子在水里体味那种不断失败又不断进步的感觉。
所以这就能让孩子从小记住这种感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如果觉得自己快死了,只要你不放弃自己,用力折腾一下肯定就死不了。有这种想法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他一定能坚持下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