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最新报告:447名招生官披露大学录取中最重要因素结果令人震惊

原标题:最新报告:447名招生官披露大学录取中最重要因素结果令人震惊

导读:

  NACAC全称为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即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委员会,该机构基本上每...

  NACAC全称为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即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委员会,该机构基本上每年都会公布全美高校的招生录取情况,其中包括了新生申请要求,每年录取变化等大家十分关注的方面。

  今年,NACAC的447名招生人员和2345名中学辅导员就“大学录取决定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展开调查,结果发现了令人震惊的数据。

  在报告中,调查人员列出了在招生决策中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高中成绩、班级排名、标化分数等等被认为是录取决定中最重要的。当然,报告中还包含了另一组软实力的数据,比如个人陈述、推荐信、课外活动等,他们被认为是中等重要。

  我们可以看到,高中成绩和预备课程的分数在招生决策中占据70%以上的比例,这意味着与其他软实力相比,成绩还是最重要的。

  其次,排名最后的,也就是对录取结果影响最小的五个因素分别为:先修课程的分数、面试、实习经历、毕业考、SATⅡ分数。

  但是,在所有影响招生决策的因素中,“性格特征”竟然在排名前五的位置,对录取结果达到将近30%的影响程度。这虽然不算硬实力,但说是软实力也差强人意,无论如何,申请者的性格竟然也能影响招生官的判断?!

  据了解,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录取人员表明,性格特征在大学的录取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有44%的招生官说,性格在决策中具有中等重要性。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私立大学对性格特征的重视程度甚至还要高于公立大学。一般情况下,私立机构的申请人较少,从时间和精力方面来看,他们能够更全面地审查申请者,从而更重视这类非认知因素。

  不仅如此,录取率低的大学(50%)比录取率高的学校更重视申请人的性格特征,因为那些高度挑剔的机构的申请人往往有更高的考试分数,所以招生人员倾向于考量更广泛和更全面的因素。

  该报告中还说明了大学的评估人员如何对申请人的性格因素进行评估。其中,论文/个人陈述、推荐信、课外活动特征/工作经验是最常见的评估方法。有趣的是,这恰巧表明了大学对软实力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它们可以证明一个人的内在价值,这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分数无法证明的。

  除此之外,有48%的招生人员表示,他们会使用面试来考量申请人的性格特征。而只有3%的招生官会选择用其他方法,比如简历、作品集、非学术推荐信、自我陈述等。

  结合以上调查数据,NACAC还要求高中辅导员们指出他们的学校是否有支持学生发展良好性格的正式项目。这表明,既然性格特征是大多数美国高等院校比较看重的因素,那么中学是否会为此做出相应的培养计划。

  在所有类型的学校中,绝大多数培养项目都是由学校人员开发,而非外部组织。由于这些项目来源于不同学校的不同人员,因此设计的重点可能有很大差异。但综合来看,私立学校的性格培养项目是要对于公立高中的。

  事实证明,具有性格教育计划的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将其融入了更广泛的学校课程中,占现有课程的69%,占正常教学课程的46%,占可选课外活动的38%和必选课外课程的18%。

  因此,与公立高中相比,性格培养计划在私立学校中更加普遍,主要是占据课外活动的比例,私立学校为41%,公立学校为12%。

  不过综合来看,只要是具有该培养计划的学校,毕业生都表现出不错的成绩,有61%的学生因为表现出良好的性格特征而获得大学的正式认可。

  一方面,申请人的各方面因素在招生官的决策中占据多少比例,而根据这个比例,学生们可以选择安排在上面花费的时间和经历,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其次,学生的性格特征出乎意料地在招生决策中占据较大的比例,这更证明了美国大学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书呆子式学习法”并不符合他们的招生标准,而性格不仅仅影响与他们的相处,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实践、生活态度,社会责任感等相关联。

  另一方面,美国高中正采取有针对性和正规化的方法来促进个人特质的发展。既然一个良好的性格特征能获得大学的积极评价,那么开设与性格培养的相关课程就变得至关重要。

  因此,无论是否在美高接受全面教育,申请者们都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软实力,美国大学对性格特征的评价还是从软实力方面来评估的。除此之外,也切记不能落下了考试成绩,毕竟分数是招生标准中的重中之重,其次才是其他特质。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5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