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面对孩子冲突时你的态度对孩子性格影响有多大?
导读:
但是有两个孩子却为了争一个球而吵了起来,男孩子看上去急了,幸好那个女孩说要请管理员评判,才没有打架。 比如第一次“争抢”玩具,第一次跟人打架或者被打,都是为了“自我主张”...
但是有两个孩子却为了争一个球而吵了起来,男孩子看上去急了,幸好那个女孩说要请管理员评判,才没有打架。
比如第一次“争抢”玩具,第一次跟人打架或者被打,都是为了“自我主张”,也是为了“自我保护”。
在你搭建的保护圈子里,孩子就是国王,孩子伸伸手,你就替给他食物,看到孩子跟其他小朋友有了一点小冲突,马上就去帮孩子。
如果孩子属于软弱派,任人欺负也不还手,那要反省自己平时是不是对他过于严格,让孩子失去了自信,甘心做一个挨打也不吭声的人。
暴露在我们眼前的孩子冲突类型,让我们有机会更近一步了解孩子,也更有机会帮助消除孩子成长中的困扰。
如果父母能够能理解孩子冲突背后的意义,并能随时注意引导孩子成长的方向,孩子就有机会自信而平衡的发展。
一个暴躁的父母肯定养不出一个性格温和的孩子,有可能养出一个同样暴躁的孩子,或者养出一个相反的,就是性格极其柔弱的孩子。
心理学上的刺激反应理论叙述:当一个人对于自我范围受到外来侵入或不公平的对待时,有些人采取消极的退缩,但有些人却采取自我保护的反抗,甚而使用武力,造成冲突的形成。但由于此种自卫机制作用,并非对于刺激本身的真正了解,常由于个人认知上的错误,而导致错误的反应。
帮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可以要求孩子说“对不起”,并“安慰”对方取得对方的原谅。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行为比说教重要,父母本身在面对冲突时的态度,比如夫妻间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会默默地学习,潜移默化地受着父母的影响。
另外可以给孩子创造充满想象的“行为故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故事绘本或者自己编一个故事来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就算孩子一时做不到,当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做好,但是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同时给孩子时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