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岁小朋友简历逆天”引热议学前教育越早越好吗?
导读:
将这两组变量一一对应,不难发现,真正有效果的,不是父母「做了什么」,而是父母「本身是什么样的人」。比如对于母亲来说,「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为 30 岁或 30 岁以上」一般代...
将这两组变量一一对应,不难发现,真正有效果的,不是父母「做了什么」,而是父母「本身是什么样的人」。比如对于母亲来说,「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为 30 岁或 30 岁以上」一般代表了母亲有着较高的教育程度和对事业上更强烈的追求,这个特征并不一定意味着30岁以上的母亲自然会成为一个好妈妈,而是说较高的教育程度和事业追求,往往能够给孩子带来更好的家庭条件。而「母亲在孩子出生后至上幼儿园之前不工作 」则并没有效果。
然后人们可能就要问了,这是美国的情况,而且数据收集于20年前。中国的情况怎么样呢?幸运的是,我们现在有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该调查从2010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追踪调查,最新可得的数据是2016年。我抽取了其中1228个孩子,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2010和2016年都被访问过,而且2010年被访问时年龄在5至6岁,恰好可以看到孩子父母对于他的「早期教育」情况;在2016年时是11到12岁,恰好可以被纳入CFPS的标准记忆力和标准数学题测算中。
除此之外,我们还记录了家长为这个孩子所花费的教育相关支出。在2016年的调查中,对11到12岁的孩子,他们被询问了当年的考试成绩,并进行了一项标准的词汇记忆测试和一项标准数列计算测试,其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10分。由于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可比,之后的计算主要使用标准测试的结果来进行。一,早期教育的「效果」存在吗?
首先我们看一个非常粗糙的特征事实,直接使用这几项早期教育的投入去预测6年后,也就是孩子11岁时的效应,结果如下。其中红色的竖直线代表基准组,水平线和点代表每一个效应的绝对值和置信区间。水平线若是和竖直线交叉,则代表该效应并不显著存在。
在孩子5-6岁时经常给孩子读书的家长,相对于那些从不给孩子读书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11-12岁时的字词回忆和数列计算上都有显著更好的表现。
但这种效应似乎仅仅存在于是否给孩子读书之间,在每月只读一次书还是每天都读书的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给孩子买书的频率看起来也很类似,从来不买书和买书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和读书一样,到底是每年买一次还是每天买一次,就看不到区别了。
小结:那些给孩子读书和买书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6年之后看起来确实表现更好。但到底是每天都读书和买书,还是一年只读几次书买几本书,区别并不显著。学前辅导班和出游则对6年后的表现一点效果都没有。早期教育的花费对6年后的数列计算看起来有效果,而字词回忆则没有。
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只用了两组变量,5-6岁的学前教育,以及11-12岁的表现,但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给孩子买书和读书的家长本身有比较高的素质或者比较高的收入,才使孩子在6年后表现更好。因此,在这个步骤我们加入孩子父母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变量,并且控制2016年当年的教育总花费和当年的家庭总收入,结果如下:
控制了父母的教育年限、11-12岁的教育花费和当年年的家庭总收入之后,给5-6岁的孩子经常买书或者读书,以及投资于早期教育花费的效果就不太显著了,只有个别组仍然处在显著的位置。取而代之的两个相对更显著的变量是当年的教育花费和家庭收入。11-12岁的孩子的当期表现,仅和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花费和当年的家庭收入有关,而和6年前的早期教育关系看起来关系不大,至少只和「有没有」有关,而与「强度」基本没有关系。
我们引入了有关父母的更多变量,主要包括四大类——标准记忆力测试、标准数列测试、平时是否阅读、每周和家人一起吃几次晚饭,结果如下:
加入了父母更多的变量之后,三个和早期教育相关的变量对6年后孩子表现的正效应完全消失了,其中6年前的早期教育支出甚至与11-12岁的字词回忆和数列计算水平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对于孩子的回忆测试来说,父亲和母亲的记忆力水平都有显著影响,其中父亲是不是爱读书的影响尤其大。对于孩子的数列计算测试来说,母亲的数列计算水平有显著影响,父亲的数列计算水平的显著性也接近10%。让人有些意外的是,父母的教育水平是没有影响的。
换句话说,之前我们看到的早期教育对儿童6年以后表现的影响,完全可以被父母的个人特征所解释。是因为父母本身是一个更好的人,而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有多么重视。
我们使用CFPS数据我们进行了一个跨度6年的简单分析,发现孩子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本人的特征所决定,而非由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所决定的。当父母擅长记忆力,父亲热爱阅读时,孩子的阅读记忆表现就更好;当父母擅长计算时,孩子的计算力就更强。其中,母亲的变量都要更显著一些。
家庭的收入高低和教育支出对孩子的字词记忆没有用,对计算力有显著作用,但其效应不大——母亲的数列计算分数每提高1分(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10分),就相当于家庭总收入上升250%,或者是对孩子当年的教育总支出上升380%。
回到这个问题,孩子的表现和早期教育相关吗?结论比较悲观,从数据来看,无论是帮孩子买书、给孩子读书、带孩子旅游、给孩子报名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我们都没能观察到他对6年之后的孩子表现起到了任何正向促进作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