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宅家抗疫 家庭教育进行时(七)

原标题:宅家抗疫 家庭教育进行时(七)

导读:

  特殊家庭是指单亲、离异、重组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流动儿童家庭,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以及遭遇重大变故家庭中的一种或多种情形的家庭形式。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要注重家庭亲情和教育,加...

  特殊家庭是指单亲、离异、重组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流动儿童家庭,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以及遭遇重大变故家庭中的一种或多种情形的家庭形式。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要注重家庭亲情和教育,加强家庭功能建设,采取针对性教育方法,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和社会支持。

  家长要稳定自身情绪,营造稳定安全的家庭环境,构建良好亲子关系,建立家庭安全感。保障非监护方探视和教育儿童的权利,在儿童心中树立父母的良好形象,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和性别观,塑造健全人格。重组家庭要注重加强家庭成员间交流沟通、理解与接受,建立和睦家庭关系。家长和教师鼓励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合力保护儿童隐私,引导儿童学会自我保护,预防家庭内性侵害发生。

  监护人要处理好与家庭亲属的关系,与学校、社区紧密联系,保护儿童隐私。加强儿童情感支持,培养积极人生态度,正视困难;寻求专业帮助,留意儿童异常行为和情绪,避免儿童受到歧视或欺凌。加强儿童法治教育,带领儿童定期探视服刑父母,满足儿童情感需求,引导儿童遵纪守法。服刑人员要与儿童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改造,早日回归家庭。

  家长要提升自身素养,正视自身教育职责,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帮助儿童解决问题,增强儿童安全感。与学校加强联系,关注儿童行为表现与人际交往,引导儿童适应新环境,提升儿童归属感。

  监护人要明确监护职责,为儿童特别是女童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加强儿童安全教育,培养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父母、其他监护人要密切亲情联结,与儿童积极沟通交流,并与学校密切配合,满足儿童发展需要。

  家长要与儿童共同面对家庭变故,合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安抚儿童情绪,减轻儿童的恐惧感、孤独感;合理评估家庭财产及人员的受创程度,减少不良因素对儿童的影响;创造条件培养儿童自立自强意识和感恩意识,促进儿童健全人格发展,提升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孤儿,采用收养、助养等多种途径,促进孤儿回归家庭,重获家庭温暖。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33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