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习惯的核心本质乃是人的思维习惯(怎么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 如何改变思维习惯)

原标题:习惯的核心本质乃是人的思维习惯(怎么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 如何改变思维习惯)

导读:

  习惯的核心本质乃是人的思维习惯(怎么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 如何改变思维习惯)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俄国的乌申斯基...

  习惯的核心本质乃是人的思维习惯(怎么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 如何改变思维习惯)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俄国的乌申斯基更是将良好的习惯之作用描述 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 你有了好的习惯, 一辈子就享受不尽它的利息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俄国的乌申斯基更是将良好的习惯之作用描述 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 你有了好的习惯, 一辈子就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的习惯,一辈子就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 习惯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 由此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是有极端重要的作用的。 一说到习惯,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饭前便后洗手、睡前刷牙洗脚、课前搞好预习、 课后完成作业等外在行为习惯。 而乌申斯基则从“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中揭示了习惯的核心本质乃是人 的思维习惯。 我们常说“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思 想的内涵和博大。 因此,人的外在行为习惯根本上是由内在的思维习惯所决定的。 这就如同萧伯纳所说的:同样面对喝剩的半瓶酒,悲观主义者会说:只有半 瓶酒了;乐观主义者会说:这么幸运,还有半瓶酒。 可见,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思维习惯决定行为习惯。 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执笔姿势不正确、上课不听讲等, 老师反复强调、反复督查,却总是收效甚微,为什么孩子的毛病总是改不了?因 为他在内心深处从不认为是自己的错,而一旦自己意识到姿势不正确、上课不认 真听是错误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变得正确规范。 究其原因,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紧密相连。人的思维最终决定外在行为,要 解决孩子根本性问题,必须从思维方式入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有些孩子思维习惯不好,爱钻牛角尖,思维呆板,不敏捷,这时孩子成长的 影响是很大的,家长不能只抓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思维习惯的培养,思维习惯的培 养非常重要;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 “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 都安排得十分妥善周到,从来就没有什么事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长此以往,会 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 习惯,给孩子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 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从他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 性等方面进行判断。 思维的深刻性即指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综合,能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透 过现象抓住本质。如:概括能力、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等。 思维的敏捷性意指迅速而又正确的运算、判断能力。 思维的灵活性就是思路敏捷、不呆板、不固执、应变能力强、能从不同的角度 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思维灵活性的具体表现。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独立思考,创造出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智力品质。 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在于他的能力和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考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只有思维高度发展,能力才能超群。 良好的思维习惯成就了华盛顿、曼德拉的政治盛世; 良好的思维习惯,促成爱因斯坦、爱迪生科学领域的新世纪; 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成就了教育领域的名师于永正、窦桂梅。 同样, 作为一个普通人具备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生活中他会从容淡定, 胸有成竹; 工作中他会积极进取,永不言败;处事中他会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他必定思路开阔,见解独特;必定超然于浮 躁和喧嚣之外,做事当机立断,不盲从,不附会。 习惯的核心是思维习惯,培养并练就积极的思维习惯,养成积极的心态,才能成 就积极的人生。 你的思维习惯影响着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在头脑里不断地重复着同一个想法,那么它就会成为你的首选思维,进而 形成你的信念。 一个人的习惯分成思维习惯和日常习惯。 思维习惯就是一个人要习惯于思考生命中哪些事情 是大事,就是哪些事情对自己最重要,尽可能排除日常生活中那些琐碎的事情。人一旦进入 琐碎状态,眼光就会只盯着那些琐碎的事情,不会看更远的地方。所以,思维习惯上一定要 学会思考自己大的事情, 比如说, 我在大学四年到底应该做什么?大学毕业后应该做什么? 目标是什么?我做什么事情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每天都要过一遍, 警告一下自己,是不是在想小事、做小事。 一个人如果过分地关注小事, 一辈子就会被这些小事给扼杀了, 最后变成一个庸庸碌碌 的人。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够关注大事的话,尽管有些小事没有做完美,但因为大的方向是 对的,肯定会走得更远。所以,思维习惯要往远的方面想、往远走,而行为习惯要往踏实方 面走。 怎么改变思维习惯呢? 你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来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 当你每天都重复同一个暗示时, 它就会变成你 对待特定话题的首选思维模式。 而这个新的思维习惯通常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形成, 但你必须持续重复该心理暗示三 个月直到它你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怎样才能养成思维的习惯? 很多人缺乏思维的习惯,缺乏分析的习惯,说得通俗点就是:不会用脑袋想事情。 文化人类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习惯都不会是空白。你没有某种习惯,一定有另 一种习惯或相反的习惯。比如某人没有卫生习惯,那他一定有不卫生的习惯,没 有吸烟的习惯,一定有不吸烟的习惯。同样道理,缺乏思维习惯的人,一定有“不 思维”的习惯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跳过了“为什么”这个必经的思考阶段,拒绝分 析,拒绝思考可见,要学会思考,前提是与自己“不思考”的坏习惯进行斗争,这是很 艰难的。因为文化人类学还告诉我们,任何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各位都知道 戒烟之难吧?克服“不思考”的坏习惯,比戒烟还要难。 读书可以锻炼人的思维,但光靠读书,未必能解决思维问题。那还有别的办法 吗? 据我个人的经验,除读书之外,还有几种办法: 1,尽可能多接近身边的思想者(喜欢动脑筋分析问题的人) ,常和他们聊天,观 察他们怎样想事。 2, 和自己过不去。 要经常怀疑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反复追问“为什么”, 问自己“不 这么想,不这么做,行不行?”。 3,多和他人争论。但注意这种争论的目的不是为“取胜”,不是为了“让大家评评 立”,而是为了发现不同意见,以刺激自己的思维。请注意,不同的意见,反对 的意见,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最好磨刀石。 4,多想,少说。据我观察,表现欲、表达欲过强的人思维能力常常是比较差的, 顶多有些小聪明。静心思考的时间远远多于发言的时间,才有希望。每天哇啦哇 啦说,容易流于浅薄。 什么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以上几种办法综合起来,或许能使我们学会思考吧? 仅供参考。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3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