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原则是什么?
导读:
2.交互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和支持,人际关系中的喜欢与厌恶、接近和疏远都是相互的,即人际交往行为倾向是相互对应的; 3.功利原则,人与人的交往还需要保持交换的对...
2.交互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和支持,人际关系中的喜欢与厌恶、接近和疏远都是相互的,即人际交往行为倾向是相互对应的;
3.功利原则,人与人的交往还需要保持交换的对等,即在生活中想要与别人建立或维持一种人际关系,就必须使我们同别人的关系对别人而言是“值得的”;
4.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保护自我价值不受威胁和提高自我价值,是个人先定的优势心理倾向。比如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人喜欢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或者当与他人观点相悖时为自己辩护;
5.情境控制原则,情境的不明确或无法把握,会引起机体的强烈焦虑。因此要想使别人从内心深处接纳我们,就必须保证别人在与我们相处时能实现对情境对自我控制。
为什么会在人际关系中感到痛苦,可能是人际关系出现了危机,即人际关系破裂。认清人际关系冲突的本质,并学会建设性地处理冲突,可以有效减少人际关系恶化和破裂的发生。
首先,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情感、理解、背景不同,因此冲突无法避免。在人际生活中,学会用移情的方式体验别人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言行,可以有效帮助我们理解他人,避免错误判断,防止发生不正当的体验和行为。
对于已经发生的冲突,如果处理得当,往往不会给人际关系造成伤害。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解决冲突的步骤可供参考。
6.评估最佳方案的实际效益,并按照给双方带来最大利益和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维持的原则给予修正。
① 黄金法则:你期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要先做到怎么对别人。举例:你希望同学们不欺骗你,那么自己就要先做到诚实。
② 反黄金法则:我如此地对待别人,别人也应该如此对待自己,如果做不到,我就会很不开心。举例: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可以对我不好呢?我很不开心。
而第2点是“要求”,也就是说属于“要求朋友应该怎么做”,如果是属于第2点,那么在人际交往上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以自我为中心了。
沟通方式会影响沟通双方的关系,并与沟通结果紧相连属,反过来这种作用的结果会对我们的幸福感,自尊感,自信以及自我认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人际交往技巧的练习与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
少一些痛苦就要多一些共情,避免人身攻击,你要做的是和对方达成理解和共识,在互相无法理智的时候搁置争议。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和耐心都是有限的,即便对方和你的观点不一致你也未必能确定自己就一定是对的,要心平气和的沟通。
各自讲道理谁说的正确就听谁的,不要认为接受了别人的观点就是向对方低头了,就显得自己不如别人。
想要批判上几句的时候请赶紧停下来看一下你们的出发点和真正的方向,不要因为工作当中的理念争论和对方的说话方式就开始把方向转向人身攻击
谁说(信息发送者——a sender),谁听(信息接收者——a receiver),说什么(信息——message),如何表达(encode),如何理解(decode)。
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听者的回馈(feedback),以及这个过程中的干扰因素(noise),比如火车站环境很吵或者很舒适。
内容信息及关系信息。内容信息指的是赤裸裸的内容本身好的坏的;关系信息指的是谈话双方的现实关系。
所以,无论一个消息是积极的,还是消极,双方分享的不仅仅是消息,还有“你在我心中的关系与地位”,分清楚双方的角色定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一个人的回馈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分析,分别是主动性(active)及建设性(constructive),包括,主动建设性回馈,主动非建设性回馈,被动建设性回馈,被动非建设性回馈。
当然,我们讲去分享的是情感的本质,而不是量的多少。我们希望能够接近100%地像另外一个人的情感模式去工作,完全重叠。
我觉得在人际交往中最可怕的就是你说一句话后没有人回答或者接下一句,要么别人说下一句就是和你说的没有任何关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