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庭教育名人名言
导读:
1.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
1.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宋庆龄
2. 教育儿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我们的儿童是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也将要成为自已儿童的教育者。我们的儿童应当成长为优秀的公民,成长为贤良的父亲和母亲。但是,这没有概括一切,我们的儿童又是我们晚年的希望。因此,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 ---《马卡连柯全集》
3. 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4. 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我认为最主要的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在生活上既要给予子女适当的父母之爱,在政治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环 境中去锻炼,在风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人才,成为真正 有作为的人。 —--吴玉章
6. 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要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总起来说,小孩子(1)好游嬉的;(2)好奇的;(3)好群的;(4)好模仿的;(5)喜欢野外生活的;(6)喜欢成功的;(7) 喜欢别人赞许他。 —--陈鹤琴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2. 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张石平)
6. 从长远利益考虑,让孩子从小适度地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并非坏事,这对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许更有好处。(东方 )
13. 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蓝天)
14. 无能的人不能培养出有才华的人,名师出高徒,家长要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赵秀玲)
16. 对于稍年长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悄悄话”的形式嘱咐他,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乐于接受这种“温和式”的教育方法。(吕斌)
17. 对于稍懂事的孩子,可以给他一个眼神或某种暗示,保持暂时的沉默,常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吕斌)
18. 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孩子的短。(吕斌)
27. 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榜样,一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张海涛)
28. 教会孩子回报,这是父母育儿职责中不能漏掉的一课,也是孩子日后被社会接纳的基础。(高山)
29.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老人应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尺度,既不能越位,也不做摆设的花瓶。(李旭)
31. 新时代的教育总有新要求,尽可能地从书籍或杂志中汲取教育学营养。只有这样,祖辈在隔代教育中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有益于孙,有益于己。(李旭)
32. 在早期教育中,应当珍视、保存孩子生命早期丰富敏锐的感受能力和感受欲望,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过早地知识化(也就是抽象化、书本化、符号化)。(甄世田)
33. 保存丰富孩子的感受力,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孩子关注它周围的世界。(甄世田)
(1)、倾听孩子的诉说。(2)、欣赏孩子的作品。(3)、和孩子心理换位。(4)、与孩子讨论问题。
44. 家庭教育方法有以下几种:(1)、说服教育。(2)、表扬激励。(3)、榜样示范。(4)、创设氛围。
47. 孩子最不喜欢什么家长?(1)、管得过多的家长(包办);(2)、管得过细的家长(监控);
57. 无论你为你自己和全人类贡献了些什么,如果当你回首而发现没能对家庭倾注爱与关心,你又究竟算是成就了些什么呢?
58. 我认为养育孩子不仅是体现爱与责任的苦工,而还是一项充满趣味和挑战性,如同世上任何其他令人尊敬的职业,而且它要求我把我最好的奉献其中。
59. 常说“谢谢”,那么孩子就不会认为你对她的行为熟视无睹了。即使她做的是家务杂活,也应谢谢她。记住,言传不如身教。如果你想培养出一个会感恩的孩子,你也必须时时展示感恩之情。
60. 保持你自己的健康,那么你就能长期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别吸烟。别酒后驾驶。做运动。还有,不消多说,树立健康饮食的好榜样。
61. 别让晚饭时间被电视毁了。享受济济一桌的家庭生活,分享当天的经历,分享未来的计划,或者朗读几页好书。把晚餐时分作为滋养你身体、精神和意志的时间。一定要关掉电视!
64. 存在价值只能在个人差异被欣赏、错误被容忍、交流开放无碍、规则弹性灵活的氛围下盛放如此氛围可以在一个有教养的家庭中找到。
65. 有两样东西你必须给予孩子。第一样是根:你对他能力的深刻了解还有你无条件的爱。另一样是翼:使用他那些能力的权力,因为你希望他去获取他的独立。
70. 我只想我的孩子们喜欢他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并找些喜欢的事来干。你作为父母的工作,不单是给予你的孩子生存的本能和技巧,而且要帮助他们享受生活。
指点和评论,告诉孩子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可以用举例子打比方的方法,把别人的经验教训讲给孩子听。还要针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指出可以肯定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分析和讨论,要和孩子讨论,针对某一议题,听一下孩子的看法和意见,和孩子一起分析利弊得失。这样做既有利于帮助孩子提高分析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开发智力。
以表扬为主,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经常给予表扬。表扬时要将优点适当放大。对缺点很多甚至屡教不改的孩子,也要用放大镜寻找闪光点,要先表扬他的闪光点,使孩子看到希望,增强信心。表扬一定要以口头奖励精神奖励为主(星星、机会),物质奖励为辅,尽量少用金钱奖励。
善用激励性语言,家长要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要用静止性的语言评价孩子。要多和孩子一起评价周围的人和事。评价别人同时也教育了自己。要善于用激将法,堵不如导,导不如激。
家长要处处为孩子做出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例如:对走路、吃饭姿、写字等姿势家长要为孩子做出示范,供孩子模仿。遵守交通规则方面更要为孩子做出示范,在孩子面前处理事务时,也要为孩子起到示范作用。所以要求家长必须:①要善于学习。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③要有拼搏精神。④要言行一致。⑤要遵纪守法。
室内张贴要平整,内容要健康。物品摆放要整齐有序,环境要整洁美观。院内最好实现“四化”(美化、绿化、净化、硬化)。家庭成员之间要:①团结和睦。②勤俭持家。③遵纪守法。④孝敬老人。⑤同情他人。⑥拼搏向上。⑦语言文明。等等。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孩子的言行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多数是心理问题所致。我们往往对身体出现问题的孩子倍加关爱,却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采取歧视的态度。
我们要对孩子进行以下心理健康教育:①抗挫折教育(包括磨砺教育)。②正确对待竞争。③善于合作。④家人用健康(乐观、豁达、坚强、理智)心理影响孩子。
对交通规则、走路、吃饭、写字等姿势,家长除了做好示范外,还要经常训练自己的孩子,经常纠正错姿。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避险训练(预防地震、火灾等)。另外和孩子一起过家家,表演节目也是一种行为训练。通过训练,要养成以下行为习惯:①良好生活(饮食、起居、交通)习惯。②良好学习(善于动脑、独立完成、好提问题)习惯。③当天任务当天完成的习惯。
这是现代教育方法,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约定(制度、计划等),其中要包括大人和孩子各自应承担的义务、职责和奖惩。条款要明确,事后要检查,大人和孩子都要认真履行约定。这样有利于诚信教育。
批评要讲究艺术,注意以下方面:①用到当处。②注意尺度。③注意场合。④允许申辩。⑤原因明确。⑥表情严厉。⑦语言简练。⑧用词文明。
惩罚孩子:①罚机会(旅游机会、游戏机会、参与机会等)。②罚分数。切忌不让吃饭、逼做重活、长时罚站等摧残式的惩罚方式。
如果家长教育很难见成效,可以找到孩子的朋友,请孩子的朋友帮忙。有时孩子不听家长的,也不听老师的,却听朋友的。
对孩子的教育,有时不能马上见效,近似屡教不改,此时家长也不要着急。可否沉默一段时间,给孩子反思的机会。孩子接受教育需要一定的过程,这就需要家长耐心等待。
第一个问题是家长的观念:争“第一”与争“唯一”。让孩子时时处处争“第一”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争“唯一”。我就是我,我与众不同!因为差异就是资源、就是优势。同样是“棒”,但“你真棒”和“你最棒”在目标上却有本质的区别。应该了解分析孩子的特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切实的目标,让孩子的能力以“山”字形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表扬过度,成了“表扬依赖症”。表扬要讲究策略,间断无规律,鼓励要找鼓励点——如你坚持了,让孩子学会坚持精神。
第三,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机会,给予孩子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他去应对,不用刻意去找。比如说:妈妈今天已经做好饭了,做的是油焖大虾,菜都上桌了,可是孩子却非要吃饺子,那么当时就同意他,然后让他和你一起去买东西,你们分工行动,让孩子去买菜,给他用纸写好要买什么,让他去体验和陌生人如何接触,然后回到家后,让孩子付出劳动,与家长一起摘菜洗菜包饺子,一起弄好以后,就是让他学会等待。
当然,人生不可能克服所有的挫折和困难,培养抗挫折能力的核心就是:培养自信的、乐观的、追求幸福的心理品质,自我激励能力和积极的心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