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部:增强家长孩子的安全意识 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导读:
央广网北京8月1日消息(记者安红丽)记者从教育部获悉,8月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安全工作的提示》。教育部提示,目前正值暑期,是广大中小学生外出参加夏令...
央广网北京8月1日消息(记者安红丽)记者从教育部获悉,8月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安全工作的提示》。教育部提示,目前正值暑期,是广大中小学生外出参加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相对集中的时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实际,加强夏令营及校外活动的安全防护。
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时,学校要配备责任心强、数量足够的随队教师;时刻教育学生注意饮食、卫生、疾病预防和出行安全;不得前往地势险峻或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地方;不得在电网、高压线等危险区域活动。要落实好教育部防溺水工作“六不准”要求,切实提高学生预防溺水的警惕性和自觉性。
希望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教育部提醒,学生安全工作需要各方面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广大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健康成长。
教育部持续加大违反教师职业行为查处力度,并于7月31日曝光了近期督促地方和学校查处的6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这6起案例中,有的索要侵占学生财物,有的学术不端,有的性骚扰学生,有的有偿补课或向培训机构介绍生源谋利,有的歧视体罚学生。”
教育部持续加大违反教师职业行为查处力度。在之前曝光4起教师违规违纪典型案例的基础上,近日,又对近期督促地方和学校查处的6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进行曝光。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日前,教育部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到,高校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团队成员可根据实际贡献给予学分认定,对导师给予相应工作量认定。
目前正值暑期,是广大中小学生外出参加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相对集中的时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实际,加强夏令营及校外活动的安全防护。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时,学校要配备责任心强、数量足够的随队教师;时刻教育学生注意饮食、卫生、疾病预防和出行安全;不得前往地势险峻或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地方;不得在电网、高压线等危险区域活动。要落实好教育部防溺水工作“六不准”要求,切实提高学生预防溺水的警惕性和自觉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