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方联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家庭、学校、社会要三方联动,为学生亲历劳动、实践体验提供平台和资源,为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构建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家庭、学校、社会要三方联动,为学生亲历劳动、实践体验提供平台和资源,为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构建立体网。
家庭是劳动实践的最佳场所,洗衣做饭、扫地擦桌、整理房间、侍弄花草等,都是很好的实践机会。长期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育人观,或过分溺爱的护犊情结,都导致许多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劳动实践。家务劳动要么请钟点工,要么家长自己完成,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对比之下,我们要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包办代替不是爱,是剥夺,既剥夺了孩子劳动实践的机会,又剥夺了孩子能力形成的时机。家长们要树立正确理念,利用节假日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创造机会。过去,节假日一家人外出旅行是一种选择;而今,一家人利用节假日到田间地头干干农活、体验生产劳动不失为一种好选项,真正把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作为良好家风、社会新风。
《意见》指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哪些家务劳动、校园劳动、社会劳动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明确;哪些劳动可以承载相应的教育功能,需要在摸索中总结。城市中小学生和农村中小学生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学校如何指导家庭开展劳动实践,如何策划组织一些劳动技能比赛促使家长重视劳动教育,如何与社区、社会联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校外劳动等,都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有相应的教育课程、实践时间和教育目的,才叫劳动教育。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学科体系,编制相应教材,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学校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并加以总结。实践出真知,劳动教育更是如此。
要把劳动教育落实好,离不开社会的有力支持。因为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有切身实践体验,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田间果园、近郊农场是开展劳动实践的好场所。我们要积极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教育主管部门、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应当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搭平台,提供实践场所和相关保障。
过去,为了加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许多地方由当地政府出面,给学生提供博物馆讲解员、图书馆管理员等许多职业体验的机会。中小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本质上就是很好的劳动教育。因此,使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只有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才能使之真正落实。
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要做好相关支持。打个浅显的比方,家庭好比浅浅的泳池,要让孩子学会游泳,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在泳池里扑腾。孩子一边扑腾,家长一边指导。学校要做的是经常组织游泳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向同伴学习。社会好比大江、大河,让孩子真正搏击风浪,肆意遨游。离开实践的劳动教育,就像不让学生下水的说教。因此,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根本。在实践中,家庭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社会提供了学生的劳动机会,学校确立了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罗树庚)
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能力在应对风险和挑战中受到考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集中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法律的实施会面临很多复杂情况,需要充分发挥执法者的才智。每次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内在规律,应对措施不仅必须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还要符合突发事件的性质和规律,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
考虑到消费需求在我国总需求结构中的地位提升,以及服务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提升,加上每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对消费需求和服务业增长的高敏感性,此次疫情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影响会显著大于根据历史经验所做的分析。
疫情是否为在线日,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纷纷响应,但也有一些人将此看做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在疫情的“拐点”还未来临之前,在线教育是否已迎来“拐点”已经成为讨论的热点。
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当前南南合作都处于较好的发展时期,如何把握住有利机遇,同时应对好相关挑战,应是坎帕拉首脑会议在讨论南南合作时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消除绝对贫困的主战场在农村,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在“三农”。纵观世界,资源禀赋的多少并不能主导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应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深刻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
新的征程已经起步,我们要振奋精神,闻鸡起舞,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腔热情、那么一种精神,向着美好的朝阳出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走过70年的历程,新中国教育成就斐然。在历史的坐标轴上观察中国教育的发展,从国家重大政策的演变中加强对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可以为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铸好磐石之基。
充分利用5G的技术领先优势,让5G成为媒体传播的“硬抓手”,更好地诠释优秀文化、传播精神价值,切实提高媒体传播效果。
如果我们可以推进全球优秀人才向中国移动,就能够快速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收入和福利上的差距。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深刻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特征。
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逆风再起的背景下,中国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方面的角色日益突显,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聚焦所在和信心与动力源。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旗帜鲜明地倡导“共同发展”价值,为反思历史、检视当下、走向未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要对中印关系把舵定向,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规划中印关系百年大计,为中印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携手实现中印两大文明伟大复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赋予中印关系新的内涵。
70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70年来,几代中国人准确把握世界大势,不断调整内外政策,推动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谱写了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篇章。
在一体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如何适应深刻变革的产业发展新特征,并以此为契机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调整,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和紧迫任务。
当前,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继续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
互联网的独特魅力、强大吸引力和广泛渗透力与年轻党员的旺盛创造力等“诸力共鸣”,使得中青年党员成为“互联网党建”的中坚力量。依靠这支队伍推进新时代的互联网党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