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如何加强高等院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

原标题:如何加强高等院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

导读:

  摘要: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具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是 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工作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审美教育或情感教育的艺术 素质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最佳...

  摘要: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具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是 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工作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审美教育或情感教育的艺术 素质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最佳的途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亡,人才为基。”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出壮美的蓝图,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以人 为本的重要理念,并强调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 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等教育 作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阵地,肩负着这场“科教兴国”战役的重任。深化高校教育改 革,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各高校教育中 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其中艺术素质教育成为高等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 要形式和最有效途径。

  一、艺术素质教育: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中坚 “艺术素质教育”是一个既古老又全新的教育话题。环顾历史,古今中外教育大家 向来对艺术教育颇为重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法典”中就明确规定:有教 养的年轻人必须学会“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乃为音乐艺 术教育。被尊为“万世师表”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则非常重视艺术教育的社会作用, 倡导“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主张通过艺术教育来引领人的崇高精神。 无独有偶,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对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给个体心灵赋予理性秩 序和规范。中国近代教育学家蔡元培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对艺术教育更是情有独 钟,提倡让民族艺术走进北大课堂,并在北大组织成立了音乐、 书画等多种社团组 织,其目的是“涵养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德国近代美学家席勒的《美育书 简》 中也明确指出艺术美表现出人格的良好品性,人只有通过艺术美才能踏上全 面自由之途,才能“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 随着新时期我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等院校进一步提高了对艺术素质教育的 认识。 艺术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步得到确认,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的中坚力量和最有效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将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一起写进了我们党 的教育方针,并进一步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 内的人文学科课程。”

  二、从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自身特性中探究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尚处在发展阶段,成绩是可喜的,但还应该清楚地看 到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层次地挖 掘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自身特性,探讨教学过程中的新思路、 新设想,推动高校艺 术素质教育跨上新的台阶。

  (一)艺术素质教育的“交叉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淡化。不同学科间相 互交叉、 渗透,高度综合化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愈显突出。 应该说,这是现代社会 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发展要面向 现代、 面向国际、 面向未来,理应高度重视跨学科的教育研究,填补传统艺术教育 中艺术与科学之间的鸿沟,开创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交叉性学科。 现代教育家一致认为:21 世纪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世纪,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 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主流。 正如 19 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所说:“越往前走, 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 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这是历史进步的必然。1883 年英国博物 学家赫胥黎也曾在《科学与艺术》的演讲中形象地比喻说:“艺术与科学是自然 这块奖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情感来表达事物永恒的秩序;另一面则以思 想的形式表达事物永恒的秩序。”今天,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内涵应该是多元整 合的,诸如科学的、道德的、历史的、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现实生活的。 艺术素质教育应涉及了人文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向交叉性学科跨进。

  (二)艺术素质教育的“因材施教性” 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 宋 代朱熹把孔子的教育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性原则能使学 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经验告诫我们,当个体发展愈趋向成 熟,知识层面和深度增加时,个体之间质的差异就愈显著,个性的分化也愈显突 出。 因此,高等教育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成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 就更应以“因材施教”为原则,把总体发展要求与个体差异统一起来,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综合高校的专业结构存在着层次繁杂、 学科领域众多的特点。 面对文、 理、工、农、医等专业、知识背景不同,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各异的现状,如何有 针对性地进行艺术素质教育,促进高校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目标,是摆在每位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全新探索。应该说,现 代教育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进行艺术 素质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生理、心理、行为、认知、价值、信仰等诸多 方面的不同,综合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应依据主体的不同情境而选择与之相适应 的艺术教育课程,突显其“因材施教性”的趋势。

  (三)艺术素质教育的“与时俱进性” 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面向 21 世纪,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 综合型人才。 在素质教育理念统领世界教育领域的今天,如何在教学思路及教学 内容上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成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在教学形 式上也应由单一的“教师传授”向“师生互动”转变,并积极利用校园讲座、校园艺 术社团、博物馆、美术馆、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搭建互通平台,让学生能与身边的 艺术家和最新的艺术作品更近距离地接触。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自身特性逐步显露出 来。 在特性中寻发展,在特性中求进步,是新时期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由之 路。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63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