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际交往里的「自然」到底是什么意思?
导读:
一直蛮欣赏一句话“和大人在一起像大人,和小孩在一起像小孩,和狗在一起像狗”,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可能是它表达出了一种平等的共情的感受。 和不同的人(或者动物lol)在一起表...
一直蛮欣赏一句话“和大人在一起像大人,和小孩在一起像小孩,和狗在一起像狗”,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可能是它表达出了一种平等的共情的感受。
和不同的人(或者动物lol)在一起表现出适宜的同时也自己感到舒适的状态和交流方式,并不是说要戴上一个面具去刻意地表演,而是如果一个人有着比较健康成熟的人格和合理的防御,就能够很好地去共情不同的人,同时自己也很舒适地和他们相处。
一个例子:你能够理解一只小狗为什么非得来闻你:是因为它需要如此的方式来了解你,所以你不会因此感到恐惧或大发雷霆。但是同时你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想要被闻,因为这突破了你自己的界限,所以你知道如何让它停止:和善地告诉它并且表达你的阻止。
我觉得社交时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较少,且善于共情和表达的人会比较容易显得“自然”。如果从心理测量的角度说,大概是双方互动时较少去评判自我和对方, 且沟通理解无障碍,因而引发的社交焦虑因子指数低,接近为零。
自然是一种超越一般交流的一种状态,往往人只有在熟悉的环境下才能够表现的这么比较随意,只有在值得你亲近的人面前才会展现出那种适合的交流方式,就像在小孩子面前,大人往往能变得可爱,为了接近小朋友的世界,降低自己的身份,放下自己的面具,收起了自己的冷漠,这就是我理解的自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