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家校携手促成长

原标题:家校携手促成长

导读:

  近年来,州教育局坚持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实践,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辅助、以家庭教育相携手的新型...

  近年来,州教育局坚持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实践,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辅助、以家庭教育相携手的新型教育模式,成效明显,家庭教育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州教育局坚持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实践,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辅助、以家庭教育相携手的新型教育模式,成效明显,家庭教育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州教育系统以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抓手,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五大途径并举的教育工作网络,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改进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方式,逐步使家庭教育工作思想上有认识、组织上有位置、行动上有载体、效果上有实效。

  按照长短结合、统分结合的原则,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全州教育整体工作布局,增强家庭教育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全州中小学均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或家长学校,班主任普遍建立家长微信群,充分发挥家委会、家长学校和家长微信群的桥梁作用,在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广大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转变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为独立的观念,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尤其是化解家校矛盾、解决家校疑难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而正面的作用,充分体现出了家庭教育工作的落地式、平民化、公益性。同时,有效克服了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和零打碎敲现象,提高了家校协同育人成效。

  不仅如此,每年寒暑假期间,要求各级学校密切家校联系,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功能作用,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宣讲家长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日常监护和家庭教育责任。指导家长科学培养和教育孩子,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减轻孩子课外负担,对有意向参与校外培训活动的家庭,要求学校引导家长送孩子到具有办学许可资质和安全保障的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保证孩子度过安全、快乐、健康、有意义的假期。

  一直以来,州教育局依循家庭教育工作重点落实在基层的原则,指导各县市、各学校积极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子方法,增强自我约束力,注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拓宽家庭教育空间,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促进“三教”有效结合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来,该局先后组织全州中小学校开展了“家校协同,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宣传活动、中小学家庭教育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和全国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等一系列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切实提升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针对现有的义务教育阶段部分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着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感情缺失、安全失保等问题,州教育局在全州学校广泛开展了“关注留守学生,关注单亲家庭子女”为主题的“双关爱活动”,为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子女送去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帮助他们走出情感误区,改变自我封闭的个性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勇敢地面对人生,克服困难,勤奋学习,自强不息。

  不仅如此,全州学校共建立614个“亲情小屋”,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指导、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政策宣导,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对家庭困难、学困厌学、思想偏激、行为失范等特殊群体学生做好感化、转化工作,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及时开展心理疏导,消除其辍学念头。

  此外,广泛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为帮助贫困学生、留守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通过结对助学、资助助学等方式,把更多的爱和温暖送到这些特殊群体孩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学习环境。要求学校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特别关爱与帮助,加强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教育与管理,协助、指导家庭和社会做好校外教育与管理工作,每逢放假前均通过电话、网络、微信等形式将学校假期安排和注意事项告知每一位留守儿童家长,确保家校管理无缝对接。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9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