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防疫”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时机
导读:
茂名日报综合报道,昨天我市初三、高三学生结束了“超长版”寒假正式返校复学,安静许久的校园活力“重启”。从记者多图直击现场情况来看,各校都把疫情防控和复学复课的功课做细做小做...
茂名日报综合报道,昨天我市初三、高三学生结束了“超长版”寒假正式返校复学,安静许久的校园活力“重启”。从记者多图直击现场情况来看,各校都把疫情防控和复学复课的功课做细做小做实做足,与此同时,也给人们一个启示:疫情防控其实也是一种教育,“防疫”正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好时机。
良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1988年1月,当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巴黎之时,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提问者大惑不解:“在幼儿园学到什么?”科学家深情地回忆说:“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我想,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主要东西就是这些。”不难理解,科学家所“学到的主要东西”,就是成全了科学家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正是因为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便成全了科学家的成功和成就。由此,我们不难明白一个道理:良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同理,从疫情防控和复学复课的场面来看,在校门口,学生戴着口罩,彼此之间相隔1米,井然有序地排队测体温,有序地进校;相隔1米,有序排队进教室;相隔1米,有序排队洗手、打饭、就餐等等,如此多次反复,自然而然,就会“习惯成自然”,养成了“讲卫生”“讲文明”良好的习惯。这既是在疫情防控,又是在复学复课,更是在抓住良好的教育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许有人认为,茂名是低风险区,整天戴着口罩,整天不是排队就是测体温,这样也太麻烦了,既费时又费力,这不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给教学带来诸多的不便。然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疫情防控依然严峻。此外,无论是“中小学生守则”,还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在提醒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何等的重要。何不借此机会,既加强疫情防控,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疫情期间,引导学生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坚持“距离产生美”“井然有序地排队”等良好文明习惯;注意“打喷嚏时自觉遮挡口鼻”等良好卫生习惯,织密疫情防控网,确保复学复课万无一失。让学生在疫情防控中,养成“讲卫生”“讲文明”良好习惯,终身受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